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回乡赋     
王正伟 《回族研究》2012,(1):150-154,145,149
壮哉,煌煌华夏,炜炜其盛,千年文明;盛哉,五十六族,和合一心,固统一邦。公为天下,本正源清,大道弥远,正大光明。烨烨回族,烁烁其华。初唐崛起,披荆斩棘,戴西域之孤月,餐风露宿,御中原之长风。驼峰度夕阳,大漠直孤烟。至元昌隆,擅水陆之便利,居城邑之津要,遍百余之县州,布万数之村镇。嗟夫,习  相似文献   
2.
《安家》2014,(4):122-122
2月28日下午,由安家传媒集团、《安家》杂志社主办的"正源·尚峰尚水2014北京媒体主编欢乐汇"在东方红酒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安家》2014,(5):122-123
正源·尚峰尚水源墅作为目前在售的海淀北部新区及西山板块的稀缺型"生态住宅",凭借地处"北京生态环境首席之地"西山的先天优势,独享京城最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居住于此将会远离城市中心的"雾霾天"。  相似文献   
4.
陈斯亮  赵荣 《浙江学刊》2022,(4):221-228
中国古代如何认定河流正源至今尚不明确,通过分析不同观察视角下的河流认知差异,追索两千年来古人的探源方法和所关注的问题,梳理出基于文化认同、政治导向、地理标识三项原则的河源认定标准,列举其四种表现形式——河源不逾文化边界且以源远为正、尊承权威文献、国家意志可一锤定音、以稳定标识物定位并表述河源,认为其体现了华夏自足、尚德崇文、大一统、国家至上、万物关联等思想观念以及相地察形之传统;指出古今河源标准有别,前者关注定性评估而后者重视定量分析,均有其合理性;古代探源活动是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特定需求,对当下仍具启示;在今日“科学标准”之外宜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人文标准”,以“人文河源观”视角来审视并解决更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家》2014,(6):138-139
5月18日,正源·尚峰尚水主办的"品昧原乡生活,乐享激情狂飙"悦活西山活动热力启动,众多新老客户欣然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欢乐的游戏时光中,感受到了正源·尚峰尚水的生态魅力,以及开发商为增强社区生活感而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刘伟 《安家》2014,(4):136-137
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海淀北部新区正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区域的职住平衡目标。预计到2015年,海淀北部新区"宜居宜业"的目标将初步实现。随着区域生活配套的再次升级。正源·尚峰尚水的生活配套将会愈加完善,成熟的生活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7.
正盘点2014年老百姓关注之最,当数党中央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力反腐、频频"亮剑",使一批大大小小的贪腐官员应声落马,让世人振奋、百姓称快,同时也印证了一个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依法治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我国早就有"清流必先正源,治国必先治吏"的说法。清初政论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而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新中国成立不久,  相似文献   
8.
古籍对于伊水正源的记述含糊不清,今伊河与古代伊水多有混淆。对《水经注》、乾隆《嵩县志》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古代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认为小河为伊水正源,迟至清代今伊河为伊水正源的看法被逐渐接受。据上结论,《中国历史地理图集》清《河南》所绘伊水正源有误。  相似文献   
9.
在苏南农村,真正源于民间的"草根民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无论是从草根权威的产生方式还是从村民们的参与程度看,它都要比政府倡导的基层民主更符合民主的要求,更能体现民意.但是,这种"草根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因为它缺乏宽容这一重要的民主特质,缺乏宽容的"草根民主"同样会沦为草根权威们操纵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湖北荆州张家山336号汉墓出土一枚法律文书残简记录了四个地名。四个地名均在陇西郡西部边塞,而且按照交通路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表明残简载录的法律条文可能与边塞管理或交通路线有关。依照残简四个地名的顺序,结合《后汉书·西羌传》,可以判定秦汉氐道在今甘肃省宕昌县城附近。秦汉氐道方位的落实,可知汉代曾将今宕昌县、礼县境内的清水江对应为《禹贡》漾水,将今岷峨山北段对应为《禹贡》嶓冢山。汉代另外存在把今天水市齐寿山对应为嶓冢山的意见。这种分歧可能展现了不同流派儒生对《禹贡》地名理解的差异。魏晋以后,为配合今齐寿山为《禹贡》嶓冢山,又出现了将今永宁河对应为《禹贡》漾水的意见。时至北魏,又把嶓冢山安放于今陕西省宁强县,把漾水对应为今大安河。漾水、嶓冢山观念的不断转移,与历代对汉水源头的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