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也不例外。书中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魔法世界,哈利、邓布利多、伏地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原型理论中有其相对应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183;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当代女作家J.K.罗琳的成名作。运用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分析理论发现:哈利和伏地魔分别以善和恶的方式寻找各自的存在感,两人寻找存在感的方式是二元对立的。两人相反的命运结局表明:只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找到存在感。从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分析理论研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探讨当代人寻找存在感的主题,揭示了J.K.罗琳对当代人存在感的思考,拓宽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5.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与大反派伏地魔有类似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和结局却截然相反,本文试从两位人物的儿时生活入手,阐述童年对二人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