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解析、会通的有机统一,是张岱年《天人五论》所建构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排斥直觉法,因而不同于现代新儒家和清华学派的哲学家;同时,它把辩证法看成一般的学术方法而非独立的哲学方法,这又使其不同于当时的新唯物论者。这种方法论是在综合中西哲学方法以及近现代各派哲学方法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创造。  相似文献   
2.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相似文献   
3.
晚明时期,多种思潮并兴,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事功之学、佛学等活跃于当时的历史舞台。各种思潮互相辩驳、影响、会通,其中阳明心学和佛学的会通尤有特色。浙中王学左派代表人物王畿、周汝登援佛入儒,以"四无句"突出了对阳明四句教中"无善无恶"侧面的强调,并将"虚""无"等概念脱敏,从佛老专有概念这一窠臼中剥离出来,突出儒家使用这些概念的优先性与合法性,并将其上升到"千圣之学脉"的高度。他们基于儒家立场,以阳明心学传人自居,但不讳言佛教,常引入佛教概念来说明儒家思想。晚明时期服膺阳明心学,同时又有佛教信仰的居士也有不少,如陶望龄、陶奭龄兄弟等既是阳明学的坚定维护者,同时对佛法又有信仰,他们极力会通儒佛,对佛教义理有较深入的理解,是阳明心学与佛学会通的另一种形式。晚明心学与佛学会通的时代特征,也交汇于"浙党"这一群体身上,他们在朝为官,在政治上参与晚明党争,同时因成长于浙江这方水土,深受阳明心学与佛学会通思潮的影响。援佛入儒、儒佛交融、亦儒亦佛,浙江阳明心学与佛学的会通呈现了儒佛关系的复杂和多面向特色,是晚明三教一致思想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西两种文化是两种类型的文化系统,前者是实践理性精神,而后者则是理论理性精神。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并与中学发生了冲撞,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学其技术,后学其制度,再学 其科学方法和价值观念,直至从哲学思维的深层上试图融合中西两种文化。在此方面.现代新儒家的诸 种努力是颇有借鉴意义的。本文在评判诸种文化会通方案的基础上,指出中西文化的会通是一项艰巨和 复杂的任务,首先必须淡化和消除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和观念;而要真正实现中西文化会通,还需 要作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促进和保障发展权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促进和保障发展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发展权是参与和享有发展进程及其结果的权利。在此进程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最终都将充分实现。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是赶上世界迅猛发展潮流,大力发展国力和维护发展权的问题。”“比之生存权来说,发展权才是…  相似文献   
6.
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作为宋明理学的主流学派思想家朱熹和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彰显为向外和向内、体用和知行等方面的差异。船山从体用互贯角度消解了朱熹、阳明对"格物致知"向外和向内的分歧,将内之本体与外之方法相结合,发展出内思辨与外学问相结合的认识道路,并从知行角度纠正朱子和阳明"格物致知"偏知或偏行的偏执。船山将朱子和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分歧加以批判性圆融,丰富发展了"格物致知"思想。  相似文献   
7.
政治对手文化同路——曾国藩洪秀全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洪秀全在政治、军事方面是拼死相争的对手,但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又同为中西文化大交汇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洪秀全代表了"草根"阶层,集两千年农民战争、农民革命思想之大成;曾国藩代表了传统士大夫阶层,儒家修、齐、治、平的经世致用之学,到他这里发挥到了极致.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终结式的人物,都是近代中西文化会通的前驱先路人物.他们的文化品格都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受学科范式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长期以来处在分离的状态下.由于先已生成的理论范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破解与转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只是被生硬地绑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之中,呈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断面上的,也就不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本然面貌.从尊重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求这两者从分离走向会通.两者的会通关乎到学科边界的重新划分、学术范式的重新厘定以及具体学理观点的重新指认等多方面的内容,它通向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整体性研究以及由之而来的对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平台的构筑,其意义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呈现出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草根社会工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权力本位、行政逻辑主导的民政社会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权威主义传统的延续,权利本位、专业逻辑主导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中心主义的散播,关系本位、实用逻辑主导的草根社会工作是转型社会儒家家族文化传统的回潮.正是社会工作三重实践形式之间的彼此分离、三类社会理解的相互对立和三种价值理念的深度碰撞,造成当下特有的"社会工作现象".摆在中国社会工作面前的最大任务,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通中国经验与国际通则之间、本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传统惯习与现代潮流之间的沟通屏障,在对话和整合之中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经验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开创的两个重要文化基点.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构成了士人进退出处、塑造自我人格的重要参照.从人格塑造的导向来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倡导自然人格,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崇尚社会人格.对现代社会而言,二者仍是构建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