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袁素文 《理论界》2008,(2):9-10
党的十七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采的历史盛会。大会通过了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一报告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是江泽民总书记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的新论断。这一理论符合历史发展的新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 ,必须正确把握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理论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搞好本职工作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当代中国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史学纲领——“告别革命论”做了一番全面的审视和评判.作者认为,其所赖以支撑的两大理论观点——“激进主义产物说”与“革命只破不立说”均不符于历史的事实真相.通过质疑和辩驳可以发现,辛亥革命以及本世纪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并非如“告别革命论”所主张的是“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而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又重提“革命”“斗争”这些革命时期的话语体系。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和新时代,要以革命精神和斗争状态来进行与革命时代不同的建设和改革。文章从新的伟大斗争的党情、国情和世情的三大背景出发,认为新的伟大斗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采取的是渐进的变革方式,阐述了基于习近平所提出的新的伟大斗争四个基本特征,论述了新的伟大斗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从领导力量、工作重心、目标任务、改革开放主题以及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新的伟大斗争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前提,它有效地清除了大多数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从而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辑部 《源流》2011,(21):10-11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探讨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理论依据,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前者是主要的或基本的,但不是唯一的,后者是第二位的,却是不可或缺的。两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成熟和发展的标志,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理论飞跃的重大成果的体现。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奋斗目标.对于这一命题,我们只有把它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才能认识其作为新起点、新境界、新开拓、新长征的历史地位,也才能全方位地感受其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