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登科 《职业》2012,(9):148-149
现代汽车广泛采用活塞式内燃机,其转矩的变化范围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此,汽车传动系的传动比必须是可变的。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主要的变速机构,它还具有  相似文献   
3.
张勇波 《职业》2012,(33):105
ZF公司生产的5HP-24自动变速器为5挡电控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用于2003款以后生产的路虎(Land Rover)、捷豹(XK8、XJ8、)、宝马(540、740、X5)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一套教学思路,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自动变速器挡位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斐玲  梁杰 《职业》2016,(8):94-95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文就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从夯实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设计搭建液压与气动回路,整合与交融相关专业知识,提高综合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理论知识深、实践性强的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对机电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建立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的“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传动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从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建设过程及内容、软硬件的分析与采购、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实验室建成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可以此实验室合理地增设设计性实验并规范化地实施,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亦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吕彦斌 《职业》2014,(8):99-100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笔者将其运用于机械基础中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起导向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升了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韬 《职业》2014,(30):84-84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液压传动更是一个难点、重点。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邢启蒙 《职业》2012,(20):115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两大部分,介绍其组成、工作原理、运动规律和应用特点,以及一些常用零部件的标准和应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同时为正确使用、维护机械设备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冯晓云,女,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长期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管理相关工作,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  相似文献   
10.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针对课程实验环节的特点,从实验内容、实验授课方式,实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