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达,藏语意为"金马",传说因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色达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四川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格萨尔王传》的发轫地之一。色达五明佛学院,堪称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有学员及喇嘛共50000多人。在  相似文献   
2.
文玩     
正一王先生有慈悲相,眉清目善,眼镜与光头相得益彰,一身麻衣,干净素雅,说话从来不急,远观,近瞻,与庙堂的罗汉般让人愉悦。从结识以来,他都喜欢质量特别好的玩意,绿松要高瓷的,南红要满色满肉,珊瑚一定要阿卡级别的,哪怕是一个配珠,也不随便妥协。自然,东西价格就不会便宜,但王先生不会在意,所以,我推测他肯定很有钱。某日,众人在店里聊天,天空突降暴雨,闲谈间一辆电瓶  相似文献   
3.
台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高校中(不含佛学院)攻读博硕士学位者撰写的与佛教相关的论文有1000多篇,代表了台湾攻读博硕士学位者对佛教研究的总体水平,从中亦可看出佛教研究已成为台湾高等教育博硕士关注的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4.
戊僧 《社区》2013,(35):16-17
懒悟和尚俗姓李,法号晓悟,别名懒悟,晚年又署莽张僧。河南潢川人。1901年生,家境清贫,自幼多病,弱冠适值变革之际,时事纷繁,家道愈艰。母亲病殁后,懒师悲痛欲绝,乃毅然落发于潢川远铎庵,旋又负笈远游,往来于江、浙、皖、闽之间,后人厦门佛学院深造,  相似文献   
5.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心里痛苦得过不去,仍然坚持继续走下去,走着走着,就有奇迹出现。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I0004-I0004
李雄风,号万峰,法名今三,1946年生于越南海宁省,祖籍广东花县,少年投身佛门修学佛法,先后毕业于台北圆山戒光佛学院及中国佛教研究院,三十多年来深入佛教义和研习佛教历史绘画书法艺术,曾师从于曾后希、梁伯誉、赵少昂等大师门下。畅游大江南北,赴各地罗汉堂壁画写生临摹,创作佛象艺术精细辉煌,壮严慈样。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不是悲观厌世的文化,佛教文化是积极精进的文化。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至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生生不息、传扬光大,就是因为佛教文化契合了中国文化奋勇进取的精神。因缘法则启迪人们厚植人生幸福之源。两千多年前,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经过苦苦思索,证得了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佛陀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因缘际会、因缘和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大家庭文摘     
正《人民日报》解读底线思维《人民日报》2014年3月17日刊登评论文章说,改革,不可能没有风险和挑战。力图以改革解决问题,必须对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做充分的预案。否则,稍有不慎,不仅旧的风险无法解除,还有可能诱发新的风险。就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加强底线管理,应当是我们国家治理的重要思维取向。  相似文献   
9.
印顺是佛教研究领域划时代的人物,“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创建的福严佛学院持续时间最长,贯穿台湾僧伽教育始终。从学院的特色、教育理念几方面分析得出:印顺是福严的灵魂,是其延续和发展的精神保证;福严是印顺僧伽教育思想的具体产物,是发扬其“人间佛教”理念的载体。印顺-福严模式对大陆发展中的僧伽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明哲法师,字日晶,俗名张玉祥,号云祥,1925年3月出生,山东济宁市人,7岁开始读私塾,跟母亲吃素学佛,通读四书五经,因家境贫寒,15岁辍学,曾想出家未遂,到万盛祥玻璃店学徒,1948年2月8日投拜上海圆明讲堂圆瑛老法师座前,正式出家为僧,即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做沙弥.1950年在福州市舍利院慈舟老法师门下,受三坛具足大戒,学戒律,学华严教义.1952年随慈老去厦门南陀普寺任僧值职.1953年春在上海随静权大德高僧学天台,华严大教.1954年秋去五台山清凉吉祥寺随能海上师学习戒律和密宗教法.1955年应广济茅逢净如方丈邀请,参加华严法会,作为副讲.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1959年毕业,并分配回原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