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8世纪朝鲜北学思想堪称朝鲜走向近代社会的前奏.它主要是在部分朝鲜入华燕行使臣深切感受到清初中国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繁盛、文化事业发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更准确地说是在使臣为解决其传统华夷观与现实所产生的矛盾中,在其"攘清夷"观逐渐被打破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它率先提出打破"华夷之辨"的口号,但根本上还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认同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3.
刘道衡没有杜文秀大理政权授予的出使英国使节的正式委任状及大理政权正式授予的官员职衔,他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委派的"使臣"的合法身份.划道衡所带交英国印度事务部的<上英皇表>不是从大理带出的,而是在缅甸形成的.其他说明献"大理所管之地"的图、"献土称臣"及要求出兵援助的信件,都是离开大理以后形成的,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直接授权处理的合法依据.这些离开大理以后在云南以外形成的<上英皇表>及信件本身,不能证明刘道衡具有大理政权"使臣"的合法身份.诸种史实表明,刘道衡不是杜文秀派出的"使巨",他以杜文秀"义子"的身份充当杜文秀派往英国"使臣"的身份是假的,是他脱离柳映苍派出的以马似龙为首的使团后自封的.  相似文献   
4.
唐蕃之间在长期的交往中时战时和,关系复杂,在走向和解的道路上来往于唐蕃之间的使臣起到了重要作用。唐诗中记录了许多有关唐朝赴蕃使臣的内容,这给我们了解唐蕃关系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在中俄《恰克图条约》谈判中,清朝使臣隆科多的强硬坚持和策凌的软弱妥协,正好反映了雍正帝为稳定边境而急于订约的迫切心态。  相似文献   
6.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跨越国界。由于琉球与中国的航路 险恶, 妈祖 信仰也逐渐深入人心。本文就妈祖信仰与中国册封琉球使臣两者关系为出发点,探究琉球妈 祖信仰的情况和源流。并试图从明清时期中国册封琉球使团祭祀活动,如修祀行香、言神请 封、扶持和建修妈祖庙宇等方面,借以说明中国册封琉球使臣对于琉球的妈祖信仰起到的介 绍和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政权一直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意欲恢复汉唐的辉煌,但在现实面前不断受挫,宋朝接待高丽使臣制度的流变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宋对高丽使臣的接待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宋初以东夷之国视之,进而不断提升,至仿西夏例,进而易为仿辽例,至南宋又有回落,最后失去直接的遣使往来。这一变化过程正是宋朝国力日衰及其在整个东亚世界中地位下降的折射。  相似文献   
8.
王若明 《兰州学刊》2014,(2):194-196
中朝两国关系悠久,友谊深厚,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朝两国的交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成功的典范。两国外交中使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清代出使朝鲜的使臣多为满族和蒙古族大臣,他们留下了很多记录出使朝鲜的纪行文学作品,成为我们了解中朝宗藩关系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挖掘这些纪行文学的文献价值,分析和探讨在清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朝两国外交的方式和细节,对今天我们处理中朝关系有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对文学的影响,有利于发掘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交流传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明朝出使西域的使臣陈诚官至广东右参政,与光禄寺少卿、官至右通政的陈诚不是同一人。将二人混淆为一人主要是因为二人去世时间相近,万斯同《明史.陈诚传》误认为西域使臣陈诚累官右通政,王鸿绪《明史稿》继之,后来者沿袭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朝鲜使臣出使明朝,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即从事贸易活动。明代朝鲜使臣与辽东贸易是朝鲜使臣赴明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辽东临近朝鲜,又是朝鲜使臣陆路朝贡的必经之路,明代朝鲜使臣与辽东贸易异常活跃。朝鲜使臣与明代辽东贸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由贸易和征索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