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06-115
有清一代,吉林、黑龙江八旗官兵是清廷侍卫挑补的重要来源地。清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部分吉黑旗籍官兵业已因从征立功或以扈从随围来京后蒙挑侍卫,另有新满洲及未编入八旗的各部落精壮男丁也被选送进京,备选侍卫。然而,清廷正式辟设吉黑地区"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制度,是在嘉庆、道光二朝多次探索后,于道光十五年(1835)正式创立。"三音哈哈"送京制度的创立,是清廷对在吉黑地区建构起来的"首重军事"统治体系的认可与固守,更负有"首崇满洲"政治目的。该制度的施行,在京师旗籍侍卫内树立标杆典范方面确有一定功效,并为吉黑旗人群体拓宽了进京当差的仕途道路。然而,此制度的推行,在重振京旗满洲国语骑射本业方面效果甚微,更无力扭转整个八旗官兵群体战斗力衰减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丙吉身为汉宣帝的丞相,日理万机.但是,作为一个贤相,还必须协助皇帝抓根本,从而制定出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政方针来.有一次,丙吉外出,在路上正好遇上因争道而发生的群斗.死伤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丙吉从那儿经过时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得陪同往前走.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这时,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派侍卫人员问赶牛的人:"你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  相似文献   
3.
清代往新疆派遣侍卫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此后历朝相继,延至清末。遣新的侍卫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差遣的性质有临时差遣和定期驻守两种。清朝给予遣新侍卫一定的优待,并根据其表现进行奖惩和抚恤。乾隆中期以后,清廷大量使用侍卫充任新疆各地驻防大臣,此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同时也给新疆军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督抚制度是清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督抚作为文官,行省总督的迁进路径必然符合文官迁进路径规律的一般特点,总督群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文官制度下的官僚系统中的其它群体一样,经历相同或相似的迁进路径.但是,陕甘总督的满洲缺又决定了陕甘总督群体迁进路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遵循文官迁进路径一般性的同时,体现出旗人迁进路径的特殊性,笔帖式和侍卫为主要进身路径和文武易途而进成为陕甘总督群体迁进路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岭南籍清廷“御前侍卫”人数之多、广东悠久广泛的尚武习俗及珠三角武术文化的当代复兴等几方面反思了岭南武术历史发展的情况 ,并指出所存在的不足及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汪叔子 《学术研究》2002,(5):97-104
本文从岭南籍清廷“御前侍卫”人数之多、广东悠久广泛的尚武习俗及珠三角武术文化的当代复兴等几方面反思了岭南武术历史发展的情况,并指出所存在的不足及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侍卫亲军是北方草原统治者的具有私人武装性质的军队,它的存在促进了草原贵族的产生。然而,当北方草原民族建立政权后,侍卫亲军又具备了国家常备军的性质,成为统治者必须倚重的"居重驭轻"的常备精锐部队。数千年间,侍卫亲军始终护卫在北方草原各族统治者身边,或冲锋陷阵,或执掌宫廷要务,成为北方草原民族军制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侍卫制乃清代一项独特制度,学界有关研究相当薄弱。在前人基础上探讨清代侍卫系统之架构,考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的缘起、职责、来源及授予方式,并从职衔的全称入手厘清了上述职位尊卑有别之原因,重新统计了有清一代满蒙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中的侍卫比例,揭示出清代"近御治国"之政治特色,而得以管窥侍卫群体在清代中枢政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史稿·文苑(一)》中记载:“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修订本)》收纳兰性德现存的词348首,其中涉及边塞题材的有69首,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在历代词人中,大量创作边塞词的,首推纳兰性德。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修订  相似文献   
10.
终清之世,吉林、黑龙江旗籍官兵是清廷侍卫挑补的重要来源。清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部分吉黑旗籍官兵已通过一些渠道送京备选侍卫。然而,清廷正式辟设吉黑地区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制度是在道光十五年。晚清吉黑旗籍官兵整体上对三音哈哈送京以及在京充任侍卫兴趣不强,主要原因有四:赴京当差路上川资数额巨大,在京当差饮食起居成本更是高于在原籍生活,这是经济因素;吉黑旗籍官兵因上无法赡养父母、下无法与妻子团聚的家庭困难,经年饱受亲人离散之苦,这是家庭因素;个人仕途升转与家庭利益得失的综合考虑是吉黑旗籍侍卫等热衷回籍当差的又一主要原因;晚清吉黑旗人群体谋生渠道多元化也是侍卫等选择返回原籍的一个重要原因。晚清之际,清廷先前在吉黑地区建构起来的“首重军事”统治体系日趋解体则是出现上述现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