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是中国古代墨家在论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论说方式 ,含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对“”的定义(“是而然”)可以看出其对语言意义的阐述。由于自然语言是意义丰富的语言 ,墨家又从“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多种角度研究“辞”与“辞”的语义关系。“”的语义学思想产生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古汉语重语义轻形式的特征使墨家在研究””时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2.
刘新文 《文史哲》2023,(4):69-100+166
“金岳霖问题”指的是金岳霖在1930年提出的“中国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先决问题。第一个先决问题是:先秦诸子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哲学问题,先秦诸子有没有逻辑,如果有的话这个逻辑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第二个先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逻辑一元论。逻辑的一元论看法要求助于现代哲学家的一种基础倾向,金岳霖在自己后来出版的《逻辑》《论道》《知识论》等著述中,援引皮尔士的“样型-凭借区分”学说来说明逻辑与逻辑系统、实质与形式之间的区别,以支持逻辑一元论。如果把两个先决问题中的后者解释成前者的必要条件,那么金岳霖的这些工作以及沈有鼎、张清宇等人对墨家逻辑的研究就可以被解释为对“金岳霖问题”所做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侔式推理"解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式推理"是"墨辩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推理、反推理和非推理的大杂烩,""的定义即"比辞而俱行",就是各种""的共同的语言形式或修辞特征的概括,""的内涵属于语言学或修辞学而非逻辑学,""的外延与推理有交叉关系而非种属关系."式推理"是对""的过度诠释的产物,所谓"式推理"的形式和规则纯属误解和臆造.  相似文献   
4.
《墨经》之“”,其得以成立之前提应为《墨经》之基本范畴“同”,而《墨经》所言之“同”凡十种,又可细分为“名”层面之“同”、“实”层面之“同”与“合”层面之“同”。墨“”正是基于上述三类“同”之前提得以建构,进而实现其“比辞而俱行”的内涵的,由此墨“”基于三类“同”之前提形成“”之三款,即“名”之“”、“实”之“”与“合”之“”;还可依据三种形式形成“加”之“”、“减”之“”与“换”之“”三款。此外,《墨经》中对“”之表述多为举例式,属经验性陈述,故墨“”成立之有效式只可经验归纳而得,先验演绎难以得之。基于上述认识,对以往学界所持之墨“”属西洋形式逻辑“附性法”、墨“”应包含“不是而不然”之“否定式”有效式及“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部分否定”有效式、墨“”之“减词”与“减辞”说、墨“”属“复杂概念推理”或“关系推理”、墨“”即“辟辞”属类比推理、墨“”属直接演绎推理等诸代表性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式都是《墨经》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从语义角度进行推类的形式,包括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五种形式的推类。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规则,遵循习惯,才能尽量避免谬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式都是《墨经》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从语义角度进行推类的形式,包括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五种形式的推类。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规则,遵循习惯,才能尽量避免谬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墨经·小取》"是而然""是而不然"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而然"、"是而不然"是<墨经·小取>研究推论时提出的两种重要情况."是而然"的形式可从语法形式与逻辑形式两个层面加以讨论.可以证明,"是而然"的逻辑形式是有效的,故"是而然"是有效的演绎推论."是而不然"诸例看似与"是而然"相矛盾,其实深入分析就可发现,诸例严格来讲并不构成"是而然"模式反例,因此,"是而不然"的存在实际上不影响"是而然"式推论有效.  相似文献   
8.
"是而然"、"是而不然"是<小取>研究推论时提出的两种重要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可从语法形式及逻辑形式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可以证明,"是而然"的逻辑形式是有效的,故"是而然"是有效的演绎推理."是而不然"诸例看似与"是而然"相矛盾,其实深入分析就可发现,诸例并不构成"是而然"模式反例,因此,"是而不然"的存在实际上不影响"是而然"式推论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