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沛 《东岳论丛》2013,(7):83-87
西汉王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中央直辖的郡县之外,分封着大小不等的王国和侯国。按照刘邦与军功集团签订的"非功臣不侯"的政治契约,从刘邦登上帝位之后,刘氏皇朝便陆续分封宗室贵族和军功大臣为列侯。封地在胶东的侯国,包括军功侯国和同姓侯国。军功侯国的受封者多是汉初随刘邦打天下的军功集团成员;同姓侯国,则多是武帝实施"推恩令"以后分封同姓王国的子弟为侯者。胶东是西汉侯国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根据汉代侯国职官制度,海昏侯国职官制度相对完善。在行政职官中,设置相1人,官秩400石;丞1人,秩200石;尉2人,秩200石;又设乡有秩、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若干人,皆为百石以下斗食少吏:分别主管海昏侯国的吏治、民政、赋税、诉讼、治安等行政事务。在侯国家臣职官中,设置家丞1人,官秩比300石;仆、行人、门大夫各1人,庶子1人,先马、中庶子14人。此外,海昏侯国家臣中还可能有傅、主簿、舍人、私府长、食官等职官。  相似文献   
3.
西汉前期的诸侯国在剪灭吕氏势力及抑制军功阶层,维护汉代政治的平稳运行,以及在文景时期的经济恢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海昏侯国的观察中,可以看出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诸侯王对王国治理上,而且也通过侯国迁徙,将当时北方先进文明带到南方边地,由此打破该地区文化发展的低水平循环方式。同时,西汉前期诸侯王与地方豪强、游侠的关系亦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海昏"是赣鄱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文化遗存,具有古越文化的历史积淀,奠定了海昏设县和封建侯国的基础。海昏侯国的建立不仅带动了豫章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古越文化迅速融入汉文化圈,并开始产生了对汉朝向心力的文化传统。在历史演进中,海昏文化不断发展、再造,将对汉朝的尊奉转化为社会对朝廷迭代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在地理上成为鄱文化和赣文化的坐标连接点。海昏文化成为历史上赣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较早就体现出赣鄱文化多元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箕子与古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箕子于商末避乱东迁,率部经辽西至朝鲜半岛建立箕侯国。周武王封箕子为东北地区的诸侯长,箕子表示臣周,未参与武庚之乱。约在西周末年,箕侯国更名为朝鲜侯国。朝鲜一词最初为地域名,指今大同江中下游一带。朝鲜侯国极盛时疆域包括后世秽貊系各族居住地与辽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因而,这些地区也可以称为朝鲜。对于朝鲜作为地域名的双重含义,古史中未作区分,后人理解不同,对箕子东迁朝鲜的史事因而产生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今福建福州市"的来由,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质疑,可以看到"今福建福州市"由汉代的"东部[侯国]"演化而来,而与秦汉时期的"冶(东冶)"无关.  相似文献   
8.
汉初侯国赋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主题 :招贤纳士的呼唤。诸侯王为了自己的目的 ,首先通过赋发出这种呼唤 ,侯国文士与之呼应 ,在赋作中也传达了这样的声音。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 ,研究其异同 ,并分析文士发出这种呼唤和当时社会接受这种呼唤的原因。文章还探讨了汉赋的社会功能———充当当时的大众传播媒介 ,揭示其承载社会主导呼声的文体规定  相似文献   
9.
山东淄博市周村享有"天下第一村"之盛誉,周村的前身是商朝的於陵侯国,於陵故城周围出土的大量丝绸残片和陶质、石质纺轮,生动地反映出周村以丝绸业为代表的工商业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后从周村第一个集体企业"福利丝织生产合作社"建立,到棉织一至四厂、制丝厂、丝绸印染厂、鲁东乐器厂、华成缫丝厂、利民炼焦厂、周村制修厂、轻工业机械厂等,古大街见证着周村工业的迅猛发展;"夜商城"、"老字号"、"百艺百绝"、"周村收藏、收藏周村"成为当今周村主流。  相似文献   
10.
赵明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3):129-139
汉代以户口赋役为县域控制标准,后世地方文献所谓海昏县地域范围之说,不过是以析置的新县为判断,并不能代表西汉海昏县的实际境域.以考古发现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城邑遗址为坐标,结合汉晋六朝时期的有关文献,可以得知,汉代海昏县的境域主要在缭水流域,并因上游人户增加而析置建昌、新吴等县,范围仍局限于缭水中下游区域,直至南朝刘宋时期并入建昌县.同时,从东汉建昌县到隋唐建昌县的沿革,可以发现其县治的迁移是沿着缭水上游到中游最后稳定在缭水与修水下游区域,其地理范围则从缭水流域一度扩张至修水流域,使得海昏历史文化辐射到今赣西北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