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曾一度将诗语的典雅奇异推向一种极致,随后开始了面向生活语言的俗化的回归,一直发展到当下的“口水诗”,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与此同时,以歌词、短信等为代表的社会生活俗语,却出现了全面诗化的现象。诗语俗化和俗语诗化的文化背景和动因,可以概括为诗的娱乐化和娱乐的诗化。一方面,俗语作为娱乐的一部分需要审美的诗意元素的参与;另一方面,诗歌为了迎合娱乐和市场的需要则选择了全面俗化,诗语的俗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大多好饮,杜甫在继承前人嗜酒狂放的传统之外,将“穷愁”引进原本高雅的酒文化,并赋予“酒”以全新的内涵,他的酒诗以“俗化”、“穷愁”为外在标志,但其精神内核却是阔大疏朗、坚韧深沉的,打破了传统酒文化在疏狂外衣掩盖下的汲汲于个人得失的狭隘,体现了文化承载者自觉的殉道精神。  相似文献   
3.
于伶是上海孤岛时期话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他这一时期的剧作寓庄于俗,寄俗于诗,体现了"诗与俗化合"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与孤岛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于伶作为斗士和诗人的双重身份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特征使得于伶的剧作很好地发挥了战斗武器的作用,为他赢得了"孤岛剧运中坚"的称号,但这也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纪末文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俗化 ,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通俗化 ,世俗化和庸俗化。文学的俗化经历了两个过程 :内在进程和外在进程。文学的俗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此应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吕肖奂 《阅江学刊》2014,(2):101-106
游士自视为士人阶级并努力向士大夫靠近,但其社会身份却更接近平民。游士议政诗歌具有士大夫般的忧时忧国情怀,却因为过于激烈直白而被质疑为卖直钓名、粗豪亢厉之作;游士诗歌力求风雅,却被视作矫语高蹈的伪风雅;游士诗歌情调语调通俗,却与平民赏爱的话本、杂剧、南戏尚有一点距离,无法被庶民百姓广泛接受。游士阶层介乎士大夫与平民之间的中间游移性质,使其诗歌成为传统文体大幅度变革的载体,是南宋文化转型以及文学转型时期一个士庶交接、雅俗杂糅的文学形态,也是俗文学冲击下雅文体之俗化达到了临界点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唐代馆驿诗带有鲜明的俗化特征,是观察唐诗俗化的极好窗口。馆驿生活的世俗化、馆驿诗作者队伍的平民化促进诗人转换审美视野,使其内容世俗化,风格浅俗化。馆驿诗的俗化也与此类诗歌的写作目的、发表场所、读者对象有关。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唐人馆驿诗走向俗化。  相似文献   
7.
李德辉 《船山学刊》2006,(2):129-131
在唐代,随着交通的发展,馆驿的大量设置,涌现了数量可观的馆驿题诗。这种诗创作于公共场所,从内容,风格、形式到题写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浅俗化特征,它的兴盛是中晚唐诗俗艳化的重要标志,同时,这类诗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是值得探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被很多人视为文化大师。何谓大师?从佛学的角度来解释,一般是指大师范、大导师,因此佛祖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到后来,凡有道高僧或出家人均被称为大师。再而后,大师之谓逐渐俗化而走下神坛,凡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往往都冠之以“大师”的名号。现如今,“大师”日益泛滥,人们对“大师”称号也多有追捧,因而举国上下大师鹊起。这就带来一个疑问,“大师”是什么人都想称、都敢称、都能称得起的吗?  相似文献   
9.
艺术俗化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从技术这一因素来看,艺术俗化集中体现为技术理性与艺术之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不仅表现为技术理性的确定性、效率性与艺术的不确定性、非效率性之间的对抗,而且表现在技术理性的物质财富优先性与艺术的精神超越性之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文学的外部批评在其内在的入世冲动驱使之下,经历了由神化到人化再到俗化的嬗变过程.在价值取向上,往往以非文学的社会实用功利为主导价值.在思维方式上,常常是对外在于文学的时代思潮的图解和举证.在批评实践中,一直表现出极强的策略意识.其症结在于缺乏对社会时代的独特体验与理解,无法进入一种超越社会时代的精神世界和诗意时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