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8,(8):19-19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达二百五十卷。  相似文献   
2.
《古书疑义举例》一书是俞樾的代表作,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多从整体入手,从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而对其中所涉及的某部著作所作的训诂研究则关注不够。本文试从该书对《论语》所作的训诂研究入手,来探讨其训诂成就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11):97-100
俞樾治《诗经》,尤重汉儒训诂考据之法,他认为要通训诂须通晓音韵、文字之学和语法规律,从校勘入手,总结古书注释通例,最后才能达到真正了解古训目的。俞樾推本训故,吸收前人研究的各种成果,对《诗经》进行全方面考证,使许多疑难问题涣然冰释,总结了《诗经》研究的基本方法,将其纳入科学的研究轨道,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俞樾是晚清著名朴学大师,文言小说领域亦成就不俗,但目前鲜有文章对其文言小说创作做总体论述。本文首先考论俞樾文言小说创作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小说的学者化特征和艺术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俞樾是晚清著名学者,他宗段王之学,精于训诂校勘,一生著述颇丰。然而前修时贤对清代训诂学的研究多集中在乾嘉时期的高邮王氏及段玉裁等人身上,而对俞樾却没有系统性地研究。今喜得山东师范大学王其和副教授的《俞樾训诂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一书,正好可以弥补学术界的不足。全书采用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理论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俞氏在校勘、训诂、雅学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本书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写了《戴震与国保书法家》,戴震与13位清代乾嘉时期的国保书法家的关系(载于《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一期)。这些书法家均为戴震的朋友、熟人和弟子。因当时资料未收集毕,还有清末民初的三位国保书法家未写。他们是戴震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或私淑弟子俞樾、章炳麟、梁启超。戴震的这三位门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在戴震的私淑弟子阮元创办的浙江“诂经精舍”、广东的“学海堂”从教、学习过。他们深受戴震思想影响,继承了戴学,并为清末民初掀起戴学研究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正乾 《青海社会科学》2004,(3):134-136,142
俞樾在清代同时期学人中以治经而称誉学界。但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很少有学者注意到俞樾对佛学研究也很有见地。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俞樾所著《金刚经》两本著作的探讨 ,揭示了其在佛学研究上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和教育大师。其学术与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治、光绪年间的许多晚清学者,而且声名还远播海外。他对日本汉学十分关注,与日本汉学家的交往甚密,并培养了留华学生,这对于沟通域外汉学,尤其是近代日本汉学,起了很大作用。做为乾嘉学术传人的俞樾自然也就受到了日本汉学界的重视与推崇。  相似文献   
9.
《右台仙馆笔记》在晚清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身处新旧交替时代,家乡浙江又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该书作者俞樾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近代思想在《右台仙馆笔记》中有着充分的反映。文章从危机意识、重视小说实用功能和较为进步的妇女价值观等方面,阐释了《右台仙馆笔记》所体现出来的近代意识。  相似文献   
10.
晚清大学问家俞樾与常州恽氏家族有过较为密切的文学交游,为其作序、写传、诗词唱和等,这一交游对恽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双方“硕儒”与“文学世家”的特殊身份,使得这份文学切劘交流具有不同一般的深刻意义:既体现出清代主流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支持和鼓励,也体现出传统文人对所谓“文学世家”、“家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以及世家大族对与文坛宿儒交往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