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诚信的道德教育,把诚信看作是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和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探讨诚信道德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年近八四,立志以进德修业为晚年补课首务,有幸得读黄钊教授所著《儒家德育学说论纲》(以下简称《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深获我心,不禁伏案而叹:"快哉此书,何其出版之晚也!"  相似文献   
3.
间隔年现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强调非学术经历包括旅游、工作实习、志愿服务及休闲活动。其多样化的参与途径、多元化的密切合作、志愿服务优先、多方的资金来源,构成了英国青年间隔年的特色。英国青年间隔年是一项个人、社会和国家多赢的项目,对重新认识自我、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隔年的发展无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读书之道影响深远。本文就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人自身的素质,读书与劳动、环境、及休息娱乐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孔子在儒家伦理学说中指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慧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其中的"信"就是诚信.<论语·颜渊>中说: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周易>中也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