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晴》2020,(1):F0003-F0003
《晚晴》创刊于1987年,系全国创刊最早、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老年期刊之一,在全国老年期刊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长期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老年类期刊借阅率排行榜前列,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是贵州省新闻出版局重点打造"一个品种工程"的期刊。2014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期刊",2017年被评选为"媒体融合十佳期刊",2018年入选"中国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201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相似文献   
2.
微机应用于图书馆流通工作 ,有许多无与伦比的优点 ,是当今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发展方向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 ,经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和不断总结经验 ,微机在图书馆流通中的应用定会不断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图书室图书借阅的方式太多也都太深,不适合农村地区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和需求。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对农村地区学校图书室借阅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租书登记借阅法、表格登记借阅法以及照相登记借阅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图书馆在大流通、大阅览全开放的借阅模式下,出现的错架、乱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乱架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共借阅权是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结果。它不是直接控制作品的权利,其内容仅在于获取补偿金。文章探讨了公共借阅权问题的提出,界定了其概念和权利性质,归纳了其特征,并对公共借阅权在适用中的问题作出了一些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方法,指出信息资源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在信息资源服务中主要涉及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合理借阅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系统采用VFP6.0中版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刊物管理、期刊记到、阅览管理、借阅管理、系统维护等模块组成,主要应用于小型图书馆、资料室的期刊管理。  相似文献   
9.
作者参与了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大学生群体利用图书馆的调查与分析活动。依据我馆2010年大学生的图书借阅数据,结合平时进行的导读活动实践,全面分析了大学生的阅读倾向、阅读内容及阅读兴趣,发现其阅读规律,提出了优化策略,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导读工作,以提供让大学生满意的切切实实的知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南方论刊》2009,(12):88-89
开架借阅是现在主流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它使图书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图书馆管理高效运行并极大的方便了读者。针对开架借阅仍然存在诸如图书错乱架、污损、丢失及阅览环境差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