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书摘》2008,(7):37-41
本文是原傅作义将军的部将王克俊回忆北平和平解放的文字,内容翔实可信,傅与蒋介石的矛盾,一目了然;起义投诚,紧锣密鼓;地下党渗透,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2.
傅作义与他的女儿傅冬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2月3日,古老的北平城,红旗似海,锣鼓喧天.人们穿红披绿,手举鲜花,载歌载舞。“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口号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跟着共产党走》的歌声,嘹亮的军乐声,震耳的鞭炮声,汇成一曲曲胜利的交响乐。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举行庄严的入城仪式,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对傅作义扶植自耕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作义1939年来到绥远后经济十分困难。为了保证军政人员的军需供应,粮食军饷,增加战区的财政收入,傅作义进行了地籍整理为中心的扶植自耕农运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傅作义既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又有过人的军政才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二是傅作义争取到了高层的支持;第三是傅作义为了巩固扶植自耕农的成果,发展农业生产,富裕自耕农,采取了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大屯田运动"和兴修水利运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非中共主导的反政府学潮,“七五”惨案因《救济东北来平学生办法案》而起,其后东北流亡学生游行遭北平当局镇压,死九人,伤二十一人.东北民众在地域情结与现实困境的共同作用下,掀起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使得学潮逐步向政潮演化.傅作义对惨案善后主张“忍耐”政策,陈继承力主“坚决”,多有歧异.惨案责任的追究因东北民众的社会抗议,蒋介石被迫有所行动,但最终仅以陈继承去职而告终.通过考察“七五”惨案的善后过程,不仅可知各方均试图利用学潮以达其现实目的,更可窥得国民党内各类派系的纠葛,凸显出国民党内政治生态的日趋恶化,且展现出国民政府权威在东北民众中日益瓦解.正是国民党自身的弊病,使得学潮为共产主义传播及其它任何形式的反政府行为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方亭 《中华魂》2011,(3):61-66
来到敌后农村"……中国共产党,你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哨,英勇地领导了人民的斗争。说了人民要说的话,做了人民要做的事。教会了中国人民怎样求生存,怎样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啊——你是人民唯一的救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人人拥护共产党,人人仰望毛泽东,民族的  相似文献   
6.
肖荻 《老人天地》2010,(10):18-18
我曾和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在人民日报共过事。天不假年,这位智勇双全、心灵美好、为解放北京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女性已作古3年了。  相似文献   
7.
毛云卿 《老友》2009,(8):23-23
1949年1月31日,古老的北平(今北京)宣布和平解放,至今已整整过去60年。我1930年出生在北平,在北平生活了19年。解放前夕,我正在北平市立第六中学读书。那年(1948年)的冬季,北平显得特别的冷,一场大雪过后,皑皑的白雪,使整个北平城变成  相似文献   
8.
三千地下党暗战北平 1947年底,傅作义升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坐镇北平,不但有自已的20万嫡系部队,还手握华北地区40万蒋系部队的指挥权。掌握了傅作义的思想动向,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华北地区的军事动态。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内线阎又文,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保成 《当代老年》2007,(11):27-27
1950年秋,一天下午,毛泽东主席请邵力子和傅作义去他中南海住处面谈。邵、傅二人准时到达。入座之后,邵力子发现毛主席的书桌上放满了文房四宝,并从墨迹未干的纸幅那边飘来阵阵墨香。便问道:“主席正在写字?”这时,毛主席神秘地一笑:“是呵,我刚才做了一个谜,想请先生给解一下。”边说边站了起来,将宣纸拿起来递了过去。顿时,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治淮”展现在邵力子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山西省临猗县原南赵乡(撤乡并镇时合并到孙吉镇)工作过十多年,傅作义将军的祖籍就是南赵乡的安昌村。当年,笔者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安昌村的崔丙南、张仲启、徐铁鹏等老干部和教师,了解到傅作义小时候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情况,编写成一些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刻苦好学傅作义九岁时上了白马庙小学(安昌村以北三公里左右)。当时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儿童死记硬背,先生很少讲,即使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