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东亚与西亚的贸易古道,也是伊斯兰信仰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不论是在中国广袤的西部,还是今天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丝绸之路途径的地方依然留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重要印迹。根据伊斯兰教研究者的考证,这些印迹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有时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它们将域外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塑造了中国穆斯林的宗教认同,反映出穆斯林世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2.
过去对清代画家改琦的介绍都很零散,且对其作品也没有系统的罗列。本文根据各种历史资料,首次厘清了改琦的家世和祖籍,其次陈述了对海内孤本《先贤谱图》的鉴定和艺术价值,再次分析了文字狱海富润事件对改琦创作《先贤谱图》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深刻影响,然后概括介绍了《先贤谱图》的主要内容;文章最后对《先贤谱图》的原创力、对改琦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及其文化综合主义世界观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列子>并不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以寓言故事为根据,贬斥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作者对先贤寓言的摘录与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的体味感受上还是在文本铺叙的意义上都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作者置疑地主阶级的人生苦短说,鄙弃荒谬生死说,揭露"今世"纵欲说等荒谬言说.告诫我们,腐朽的价值观是剥削阶级的附属物,要充分认识剥削阶级道德治理的重大缺陷等.  相似文献   
4.
从林则徐到孙中山等中国近代先贤都对香港紧密注视,其认识逐步演进,主要是视其对香港本相及其两面作用的认识程度和价值估量,到孙中山有意收回香港而臻于最高意境,驱动这一认识演进的是日趋强烈的忧患爱国意识和亟亟于振兴中华的心。其历史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行状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为死者门生故旧主动或应邀而撰,目的为表谥。史料具有可性信,情感具有真挚性。但作者的身份和情感又使行状对史料的选择具有倾向性。《文选》“行状”类唯收任《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状主萧子良生前身后复杂的政治生态,在本行状中有曲折的透露。  相似文献   
6.
《笼水赵氏世谱》收录5832人名字,记载484人事迹,是明清博山赵氏家族印行的唯一一部家谱。原谱1函6册,雕版线装,完整清晰,罕见收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从“南赵”到“北赵”,逐房编排,次第井然,传记简明扼要,序跋各具特色,为考察、传承本族及其他齐鲁先贤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提供了许多资料,又有较高的校勘和研究价值。至于内容或有遗失,体例不尽统一,少量文字脱衍、讹误与辈行混乱,则是由于采访、财力困难以及编纂水平受限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缺憾。该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家谱兼具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的显著特色及其与方志、国史鼎足而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上计制度与“耆旧传”、“先贤传”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公布的郴州晋简资料入手,与传世文献进行比对,揭示出汉晋时期"耆旧传"、"先贤传"的编纂与上计制度之间的关联。东汉以降,"耆旧传"和"先贤传"的编纂在地方上流行,对于先贤的认定标准和控制,却由中央政府统一掌握。这并不只是"乡里意识"的反映,而是与王朝的政治意图和统治政策有关。具体言之,即王朝出于稳定地方统治的需要,控制并选定"先贤",表彰"先贤",优待"先贤"子孙。正是这种政策导向引发了乡里社会"耆旧传"、"先贤传"的持续编纂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胡铨《澹庵文集》最早的版本到底是一百卷还是七十卷,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本文以杨万里所撰《胡公行状》,以及他为池州刊本所撰的《澹庵文集序》为线索,通过考查后世多种藏书目录的相关著录,推断出七十卷乃一百卷的压缩,后世的传本是从一百卷重辑面成的七十卷或其延伸:七十八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唐代史馆的史料征集制度入手,分析偏记小说进入唐国史的途径;并以行状为例证,从记事原则、细节描写和情节编排、人物评价等三个方面考察私记材料跟正史记录之间的内容取舍及行文差异.由此对唐国史如何利用偏记小说材料的情形作一具体而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梁基毅 《南方论刊》2007,(2):91-91,104
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迹,名闻遐迩广为人知,而他的孙子冯盎将军遵循冼夫人的教导,把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路线发扬光大,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也甚少宣传。而冯盎的政治思想与为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