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统计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历来是富庶悠闲、别有洞天的旅游佳境,被古人誉为“优游天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69年5月“自长安观景物于蜀”。写下了“入蜀纪游诗三十首”,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巴蜀旅游史上以旅游为目的地、个人旅游的最早记录。在他之后,诗圣杜甫入蜀,带着中原人的文化眼光,忽然感到蜀中是山川习俗迥异的“别一世界”。直至19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盂入蜀,还写下了这样的观感:“入四川更惊其人工生产:入其野,桑麻遍野,井井有条,其农之勤可知。入其市,人工制造的物品,陈列满场,且发运他省者相望于道。此等绝妙未经开辟的舞台,如加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  相似文献   
2.
杜甫由同谷入蜀路线历来争论不一。争议点主要有是否经过青泥岭,是否去过两当,是否经过凤岭;还有诸如白沙渡、水会渡和飞仙阁的方位问题。本文从杜甫入蜀诗地理角度出发,结合地方文献史料,认为杜甫入蜀过木皮岭,越青泥岭,溯嘉陵江而上到两当三渡水寻吴郁不遇,遂东行经凤岭,南下连云栈道,再接金牛道至成都。白沙渡和水会渡两渡口当在四川剑阁。  相似文献   
3.
入蜀是初唐时期渐成规模的文士区域性游历现象,包括知名诗人、文坛盟主在内的众多文士出入蜀地,创作出大量入蜀题材的诗歌,引发一系列诗坛反响。其一,初唐诗坛呈现诗分朝野的格局,入蜀诗人的蜀中诗作呈现特有风貌,加剧了朝、野两路的格局表征。其二,蜀中形成了若干文人群体,宴集交游唱和活动是其沟通情感、切磋诗艺的重要平台,诗风相互影响。其三,入蜀朝官游走在宫廷与蜀地之间,使朝野诗坛形成沟通互动,对初唐诗坛摆脱宫体诗风的阴影,产生突破性进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维开元后期的"入蜀游",被学者断为已难确考.余以为,王维入蜀游当是开元十八年春从大散关入蜀,经梁州、梓州、果州、夔州,在夔州地域经过一个夏季、秋季、冬季,翌年春经巴峡、襄阳、商洛返回长安.其"嵩山隐居"以诗意疑在登封大金店附近."受制出使"新秦郡、榆林郡,时间当在天宝四载春,出使南阳当在天宝四载下半年.  相似文献   
5.
《中州学刊》2010年1期发表的常法亮《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由于作者不谙唐代的有关典章制度,以及存在着文献学功底欠缺、想当然下结论、没有读懂原诗等多方面的弊端,因而所分析的王维入蜀游、知南选、受制出使南阳等开元天宝间的行迹,全为错误。文章就该文的这些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6.
入蜀记》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部著名的日记体游记,它记录了作者从家乡山阴到任职地夔州所经过 的全部行程,内容包括对祖国山川风土的描写、前人诗文的感受和考订、历史人物事件的评判以及自身的生活状态的展现,在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从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国家兴亡的观照之态及对自身处境的感叹之意。  相似文献   
7.
刘璋论略     
东汉末年,偏据益州二十余年的统治者刘璋,前人多认为其“暗弱”,然览之史籍,刘璋是“弱”而不是“暗”,在他的统治下,益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较稳定,并有一定发展。同时,对刘璋迎备入蜀加以分析。通过刘璋这一历史人物,将东汉末年一个特殊的群体——行仁政,但却处于弱势地位的弱势集团,如刘虞集团、陶谦集团等联系起来考虑,探讨对这类集团领导人物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南岸入蜀古道,是除三峡水道外又一入蜀的重要陆路通道。此道东起湖北宜昌市江南点军区姜诗溪口,西至利川市谋道苏拉口,全长500公里,东连着丰饶的荆楚大地,西可通往“天府之国”的川西平原,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318国道路线大致上走的就是三峡南岸的西行入蜀古道。古道始筑于商周时期,沿用于秦汉以后一直到现在。历史上每到朝代更替之际,它都被用作军事通道,而太平盛世之时,它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通生命线。在古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遗址、墓葬、窖藏、桥梁、石碑、石板路等各类古文化遗迹向我们叙述着昔日商旅、驿差、军队、部族人群等在古道上往来奔波的繁忙图景。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2011年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从荆州入蜀1800周年。为弘扬三国文化,纪念刘备入蜀1800周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及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拟定于2011年8月举办纪念刘备入蜀1800周年暨诸葛亮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一本三国文化研究论文集,现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10.
谭继和 《四川省情》2008,(3):49-50,55
四川历来是富庶悠闲、别有洞天的旅游佳境,被古人誉为"优游天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69年5月"自长安观景物于蜀",写下了"入蜀纪游诗三十首",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巴蜀旅游史上以旅游为目的地、个人旅游的最早记录。在他之后,诗圣杜甫入蜀,带着中原人的文化眼光,忽然感到蜀中是山川习俗迥异的"别一世界"。直至19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孟入蜀,还写下了这样的观感:"入四川更惊其人工生产:入其野,桑麻遍野,井井有条,其农之勤可知。入其市,人工制造的物品,陈列满场,且发运他省者相望于道。此等绝妙未经开辟的舞台,如加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近代白屋诗人吴芳吉据此写《竹枝词》,称颂"成都富庶小巴黎"。把成都称为"东方的巴黎",就是从这里来的。成都还有个"小北京"的雅号,这是茅盾在抗战期间入蜀的时候给的。他认为成都如北京一样,是个"民族形式的大都会"。上述这些看法表明,巴蜀历来是块神奇特异的地方,是与中原景观绝不相同的"绝域殊方",是天府的仙境,宇宙的绝观,所以从古到今都能引起海内外游客文化心理上的特殊新鲜感受。这种历代人都共同认同的"优游天府,宇宙绝观"的观念形态,一经成为连续性的传统,就变成了今天一笔无与伦比的无形旅游遗产,值得我们珍视。为此,本刊将分五期连续刊登著名学者、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先生的"天府神游"系列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