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世宝 《学术研究》2003,(9):125-128
本文试据《说文》列举若干具体例证 ,以说明《说文》有崇殷商有倾向  相似文献   
2.
金院本的声曲以及北方时曲的流行,加上各种说唱曲艺为民众所欢迎,使得最初形态的“北曲”———金人曲逐渐登上文学史的舞台。在此语境下,全真道士为达到传道布教的目的,十分看重词曲的通俗性,从而使全真词不但向诸宫调等说唱性曲艺靠拢,也使词最终走向了代言体的戏曲。同时,全真道士还对词曲进行了改造,或将旧词牌改为新词牌,或新创词牌,从而成为词曲演变的津梁。迨至金末,以元好问为首的词人也主动接受曲体而创作曲文学,在金曲曲调入元而为元曲曲调的6种代表样式中,均能见出赵秉文、元好问、杜仁杰等金代词家的重要贡献。故金源词家之于元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就上博楚简《诗论》的作者及其与今传本《毛诗序》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不少观点,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问之处。通过辨析可以发现:先秦两汉典籍未见直接称子夏为“卜子”的用法,子夏作《序》之说根据不足。楚简《诗论》和《毛诗序》解《诗》方法不同,解诗多有歧义甚至完全对立。《毛诗序》距楚简《诗论》年代可能较近,却无一处原文相同。因此,楚简《诗论》不可能是《毛诗序》的祖本。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大略堂刻有另一种形式的《西游释厄传》,以及《西游释厄传》只存在着大略堂所刻的文献资料记载之情况,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即可简称为《西游释厄传》。而这种因便于行文而简称的《西游释厄传》,就是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也即世德堂本的底本。  相似文献   
5.
以“先性后命、重性轻命”为核心的全真性命论 ,主要包括“性命双修”、“先性后命”、“性神命气”与“昼命夜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全真性命论虽然渊源于钟吕 ,但其“先性后命、重性轻命”的性命论 ,与钟吕及内丹南宗有明显差异 ,除受到儒、释、道三教影响外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内丹实践经验 ,也是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化肉体长生为境界超越的全真性命论 ,不仅是对传统道教的变革 ,而且也是向先秦老庄哲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显赫的世家、庞大的宗族左右着社会各领域。世家望族的根基来自天然的血缘关系,以血缘联结起来的家族常常拥有较强的地缘势力。所以,在社会诸力量消长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血缘才是社会稳定之根本。因此,在中国,宗教依托于世家望族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传统由来已久,这种影响有时表现为支持的力量,有时表现为排斥的力量。而且,随着家族地缘力量的强盛兴衰,这种力量投影也有相应变化。吕氏、陶氏、闵氏对龙门道团在江南的发展与传播之作用论证了宗教发展与地方势力之关系,解析家族地缘力量在龙门道团中的投影,可略见古典宗教与中国古代社会之间相互适应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崂山华楼宫外凌烟崮上全真道士词《酹江月》石刻因刻写者水平、风化残损和道教术语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在不同文献中于词作断句、辨字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而在词义阐述等方面更无详细研究.考据该词创作时间、作者身份,辨析词作断句、格律和用字,进而阐述全真道教修行求道的观念精神和法门途径,对了解元代崂山道教的内外交流、门派归属和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完善崂山区域金石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丰富崂山人文历史文化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康泰真是我国金末元初著名的全真道教大师。根据康泰真墓碑文中所述康泰真在辽西地区修身传道的事迹,可以看出当时全真道教在辽西地区的传播状况。全真道教在辽西地区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于,统治者对全真道教的支持,全真道教的教义吸引人们入教,而且在当时对受异族统治的汉族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自古以来辽西地区就是中原地区汉文化与塞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带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道教养生的特征是超越性,是得道成真;而得道成真的最显著特征是长生不死,因此,一般习惯于把道教养生学归结为《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道教养生学首推内丹学,内丹学肯定“长生久视”;但认为其最高境界不能仅限于“长生久视”。而是与道合一的“真人境界”,萧天石称之为“道世界”。与道合一的过程是追求“合真”的过程,道教称为“全真”,正是在此意义上,萧天石称道教养生学是“全真之道”。将道教养生学的最高境界从“长生久视”提高到“道”的境界,进一步拓展了道教养生学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