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知视角对几类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特殊的叙事作品,新闻报道的叙事必须真实,对叙事角度的选择也应受到新闻真实性的制约。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新闻报道,运用全知视角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造成损害。因此新闻报道应慎用全知视角,多用有限制的叙事角度。  相似文献   
2.
试论电视新闻的叙事时间与叙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电视新闻在叙述顺序与时距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叙述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和预叙。电视新闻运用最普遍的是倒叙尤其是外倒叙和部分倒叙。可以说没有倒叙 ,就没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新闻常用的时距类型是“概要”和“场景”。从重“概要”到重“场景”的嬗变是电视新闻发挥优势、突现自身特质的一个侧影。就叙述视角来说 ,电视新闻大多是对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 (限知 )和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 (全知 )类型的单独或者交叉使用。各种叙事类型相互转换形成叙事的多元视点 ,实现叙事的立体化 ,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观影过程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二者存在着相互引导与制约的关系.全知视角以貌似客观的故事呈现实行隐蔽的主观操纵,使观众进入"幻觉认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不同的限制视角则以不同的信息传达,影响和制约着观众的接受视野和观影态度.  相似文献   
4.
从视角模式的角度看,茅盾的短篇小说几乎全部属于第三人称视角模式,其中包含编辑型全知叙述、中立型全知叙述、有限全知叙述、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叙述等多种类型;个别篇章情形稍显复杂,出现了二度叙事。但茅盾绝不循规蹈矩,而是既关注程式内的创新,又重视模式外的建构,以充分挖掘各种视角模式的不同修辞功能。这种形式实验的成功,一方面显示了作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另一方面对当代文学创作亦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集体"署名取代个人署名,是革命样板戏的一大标志。对样板戏诸版本进行文本分析,重点比较版本演变中人物角色和情节结构设置变化与作者署名变化的相关性,可以考得样板戏具有"非作者性"。由个人创作者赋予文本的人格化、个人化的元素在集体创作的语境中被消解,文本及人物的非真实性有赖于非作者性,而非作者性又确保了文本及人物的非真实性,两者互为因果。由多个成员组成的集体创作班子之所以能以合作的方式创作出形式与内容高度完整的样板戏,是由于凌驾于创作班子以及其他所有关心并提出修改意见者之上的"全知视角"起了统领样板戏文艺路线和引导方向的作用。集体创作作为全知视角的忠实执行者,旨在通过样板戏的展演诱导观众对剧中正面英雄人物形成自我指涉,这是样板戏的最高审美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萍 《唐都学刊》2002,18(1):39-41
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视角模式看 ,《史记》在总体上采用全知视角 ,局部采用限知视角丰富叙事层面 ;而以“太史公曰”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不仅开创了“叙中夹评”的传统 ,而且开创了“多元视角”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有循环内指的特点,而且结构模式也带有一种循环美感。其作品呈现出艺术完整性,富于艺术韵律,也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张爱玲小说整体的结构模式需要用一种全知视角来加以表现,这使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成为一种“精神样本”。用全知视角是张爱玲的“有意为之”,这种视角的选用甚至使其小说结构模式所产生的美学意蕴超出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身的意义。在自我反思意识的关照下,文本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有助于新的自我意识的生成,更有助于培养理性的读者。情节的周而复始并非原地不动,而是经过一个否定又否定的过程,其中既蕴含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又对其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实质上构成一种强化。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出人物复杂的生命体验。小说《逃离》体现了她在塑造人物内心方面的技巧。该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弱化情节和灵活的全知视角两大叙事策略,生动展示了主人公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视角     
小说的视角选择多种多样,小说成功与否与小说的视角选择有很大关系.文艺理论家对小说视角划分的角度也各有不同.认同对小说视角的基本划分,即:全知全能视角、等值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视角所适用的小说题材、模式、语言、风格等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精心巧妙的叙述视角选择不仅会使小说情节发展顺畅、扣人心弦,还可深化主题。文章以英国著名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发表于1886年的《化身博士》为文本,从叙述视角角度分析这部作品,说明不同视角模式的不同作用,旨在揭示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以及文本中所隐藏的史蒂文森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状况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