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口兵变”是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发生的两次“兵变”之一,有30余名国民党中高级将领涉案。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蒋纬国涉案,但他受影响极大。此后,蒋纬国基本上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也为蒋经国所排挤,政治地位从巅峰坠落谷底,政治前途由“一片光明”转入“暗淡无光”。可以说,此次“兵变”是蒋纬国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期的兵变与山东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期,社会动荡,山东省内多次发生士兵哗变或骚乱事件。士兵持械劫掠烧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使得商旅不兴,民心惶恐;间接后果则是由于大量的哗变兵加入了匪帮,使土匪队伍中出现了“兵匪”这一奇特的现象,而“兵匪”的存在,使得土匪的组织程度和武装水准大为改观,战斗力大大提高,从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李晓巧 《人才瞭望》2016,(15):46-47
宋太祖赵匡胤的韬略闻名古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担任后周皇宫卫戍部队首长时发起的政变.赵匡胤导演了一场高超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宋朝初期统一了的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驭人有术.《石林燕语》里记载了一个经典故事: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吴越王钱俶迫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去朝拜宋太祖,宋朝很多官员建议扣留钱俶,太祖没采纳,说:“你们不要担心,假如不是真心归降的话,钱俶不敢亲自来朝拜,他来了,就表示他是真心归降的,放他走,正好可以结纳人心,让他心悦诚服.”钱俶在离开宋都城时,向太祖表白愿把吴越国交给宋朝——其实这何尝不也是一种试探——太祖说:“尽我一世,尽你一世.”意思是,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信赖你把吴越国交给你,只要你还活着你就可以统治吴越.并且,宋太祖还给他一个用御条贴封住的匣子,郑重其事地说:“您回到家后,再打开来看.”  相似文献   
4.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曾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指陈方略,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赵匡胤视赵普为左右手,朝中无论大小事都要问过他。赵匡胤南征北战,伐西蜀、灭南汉、平江南、收吴越,战功赫赫。而这一系列胜利与赵普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了巩固赵宋政权,赵普替太祖制定了…  相似文献   
5.
试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宗室内争的发生原因@何灿浩$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相似文献   
6.
唐懿宗咸通九年 (86 8年 )七月 ,许佶、庞勋发动桂州兵变 ,率领 80 0戍卒 ,擅自北归 ,攻克徐州。贫苦农民荷锄为兵 ,如流水般投奔庞勋 ,发展成拥众 2 0万的农民起义。即由反压迫的戍卒暴动发展成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运动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执行了一条凌乱不堪、顾此失彼的对朝政策,跨越了宗藩体制的樊篱,过多地干预了朝鲜的内部事务,带有了"条约体制"或"殖民体制"的成分。事实上,到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是清晰的,具体体现为李鸿章提出的"不沾不脱"原则。该原则是对清政府此前解析中朝宗藩关系模糊、含混的修补,是在新形势下对中朝交往准则的诠释,是向世界宣布中朝宗藩关系的宣言书,是李鸿章外交智慧、外交手段的体现,是对东亚地区传统国际秩序的崭新诠释,是近代中朝关系的现代性转换。它突破了传统朝贡体制的樊篱,成为东亚地区特定时空之下的国际准则。只有如此理解,才能顺理成章地解读1882—1895年间,李鸿章、清政府在朝鲜所有举措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北京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财政拮据,政局不稳,兵变时有发生,外交未得到西方列强的承认等。但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社会秩序紊乱,民众舆论复杂,思想尽管纷歧却很活跃。人们都希望一个强大、民主的中国出现,都希望一个高效廉洁政府的组成,以巩固东亚民国之丕基。  相似文献   
9.
张浚最初荐秦桧是尚未认出秦桧是个大奸,不是为了排斥赵鼎;酿成淮西兵变,赵构也有责任,不能完全归咎张浚;诏令岳飞班师,不是由于张浚的奏陈  相似文献   
10.
“两当兵变”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也是甘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的一次起义。以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通过“两当兵变”培育并铸造了伟大的“两当兵变”精神。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之本;中国共产党人化敌为友、壮大自我的政治境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