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老李夫妇是城市近郊的农民,育有一子。儿子和儿媳一直生活在城里,育有一女。虽然不住在一起,但老李并不担心,因为儿子孝顺,以后养老送终肯定指得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李67岁那年,儿子突然患病去世,老两口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今,老李夫妇已经年近八旬,地里的活儿干不动了,老太太还有糖尿病,老两口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无奈之下,老李只好和已经工作的孙女商量,看看她能否每月  相似文献   
2.
正"以房养老",听起来很爽,做起来很难,想起来很痛。这恐怕连当初设计时也始料未及吧。何出此言?看看当下流行的这几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形式便会明白大半:"政府式"———早在2006年,沪宁等市政府主导"以房养老",因相关政策不配套、孤岛效应等先天性硬伤,一开始就麻烦不断,至今不死不活;"银行式"——2011年,中信等商业银行新辟"以房养老"业务,说穿了就是以抵押房产换取贷款,类似于"整存零取",老年人少有问  相似文献   
3.
王振 《老友》2014,(4):54-54
正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条规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常回家看看"。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常回家看看"就不可避免地以民事案件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案例:储某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育有一双儿女。2009年3月,储某夫妇与两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因储某夫妇住的老房子被卖,今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2015,(4):66
编辑同志:3年前,72岁的母亲因病治疗出院后,我们6个子女就老人赡养及老人财产处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由我将老人接回家中一起生活,并负全责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赡养老人、直到为老人养老送终。老人的两居室房产归我所有。2014年3月,母亲因心脏病复发再次住院后,医方建议老人做心脏支架手术,需安3个支架,并告知整个手术费用约10至16万元。我与其他5个弟弟妹妹商量,提出手术费由母亲支付一半,其余大家分担。可弟弟妹妹认为当初约定明确,  相似文献   
5.
胡朝节 《老友》2015,(1):40
我和老伴"享受"空巢生活已近10年,对如何安度空巢生活深有体会。我感觉,即使子女不在身边,只要我们保持好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空巢生活也会过得很充实。我感触最深的是,要过好空巢生活,精神饱满最重要。每年,我都要订阅七八种报刊,充分利用电视和电脑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把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当做每天的"必修课",以此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得新信息。同时通过操作电脑,我还掌握了新技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陈鸽 《妇女生活》2020,(4):17-17
问:张老汉夫妇二人退休之后,没有到大城市同儿子一起生活,而是继续留在老家县城。为了生活起居有人照顾,二老从家政公司雇了保姆小慧。小慧尽心照顾两位老人,深得老人欢心。为了让小慧安心工作,张老汉夫妇同小慧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小慧给他们养老送终,他们将名下的房屋赠送给小慧。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一个孤寡老人,也是一个"五保"户,已经92岁高龄,依然在捐资助学。他每天起早贪黑,拾荒不掇,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命攒钱,捐助贫寒学子。渐渐,他捐资助学规模一天天扩大,受捐人数达到100多人。他寄出的一叠叠汇款,温暖着众多贫寒学子之心;他以风烛残年之躯体,书写了人间至爱真情。他叫刘盛兰。开始资助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何月英,生于1909年2月,家住余干县白马乡港边村符家村小组。我们见到何月英时,由于她一时不慎摔伤了左腿,尚未痊愈,现在还躺在床上。73岁的儿媳张娇娇说,婆婆不肯求医服药,硬扛着,全是她自己每天用手揉摸。现在她左腿消肿了,能下床扶着凳子慢慢移动。见到我们,何月英硬要起身下床,我们让她继续  相似文献   
9.
正讲述人:苏军庆,男,62岁,退休工人老伴6年前病故后,我一直没有再娶。这些年来除了帮子女照看孩子,我唯一的乐趣就是种花、钓鱼。不是我不想再找个伴,是孩子们不同意。之前经人介绍,我和一位丧偶的女士私下交往。女儿、儿子和儿媳知道后,都骂我"老不正经"。儿子说:"老人谈对象,这是开玩笑嘛。我们能供养你,你又不缺吃、不缺穿的,传出去真是丢人现眼!"因为不想被邻里笑话,也不想把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