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禹锡以“诗豪”见著唐代后期诗坛 ,① 纵观其人情诗性的发展生成 ,佛禅的影响既厚且大。从前期唐诗的“士宦禅隐”到后期唐诗的“贬官禅悦” ,刘禹锡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皆因其对佛禅命意深切独特的颖悟与理解 ;世界呈示的“恒在性” ,使诗人悟到“悟不因人 ,在心而已” ,佛禅之于时空的超越 ,旨在见性归心 ,有此依傍 ,诗人笔下的物事就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透辟的佛理加上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使刘诗渐渐起了议论因素 ,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变化 ,“似议非议 ,有论无论” ,唐诗发展到刘禹锡时代显露出唐、宋诗缓慢过渡的种种征兆  相似文献   
2.
《史记》《汉书》“西破秦军濮阳东”施事者,历来相关歧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只有项羽、刘邦,没有项梁;二是只有项梁,没有其他二人;三是项梁、项羽、刘邦三人同至。史文已确切记载参与者实有项羽、刘邦,因此问题思考的关键在于判断“项梁是否亲至濮阳东”。《史记》虽有“齐军归,楚独追北”“项梁……遂追秦军”“项梁因追之”“项梁既追章邯”等文,但这些内证皆难以说明“西破秦军濮阳东”者兼有项梁,此三处“项梁”的文献意义仅是以施令者身份作为楚军的整体指称。明乎“西破秦军濮阳东”施事者无项梁,则可推断东阿战役之后,项梁的行军路线仅是从东阿来到定陶,他并没有与项羽、刘邦一道,为追秦军而同至濮阳东。  相似文献   
3.
关于韩愈名篇《进学解》的创作年代,当代学者几乎都将其定为元和七年到八年之间韩愈因柳涧事遭贬,由职方员外郎左迁国子博士期间。这一判断的根源来自《旧唐书-韩愈传》中关于韩愈左迁博士后写《进学解》,获执政赏识并提拔为比部郎中、史官修撰的叙述。本文从韩愈《进学解》与其他作品的文本自身出发,结合宋代学者朱熹、洪兴祖等对《进学解》系年的讨论,对《旧唐书》这一说法提出若干质疑,并进一步提出《进学解》作于元和三、四年间的新说。  相似文献   
4.
《文选》分体原既有“移”,亦有“难”,即其所分本为“三十九类”。今存《文选》,无论是李善注与“六臣注”之种种宋刻本无“移”、“难”,还是“五臣注”之陈八郎本与朝鲜正德本缺“符命”、“史述赞”,均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从“史”之角度说,日本学者斯波六郎之贡献不应被遗忘,尽管其《九条本文选解说》未提及《文选》的分体如何。从方法论的层面上说,研究《文选》分体,需结合“显内证”与“潜内证”,而后者只有在《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这一前提下才具有必然意义;所依证据,当先“验”其有无问题;不要将两回事当一回事,并需注意从出发处辨“路向”。  相似文献   
5.
《药地炮庄》因觉浪道盛所托,始撰于1653年—1655年,后再三增补、修订,于1664年雕版,最终于1667年由福建"大集堂"梓行。"大集堂"本标明系"此藏轩"版。"此藏轩"版《药地炮庄》,在该书现存四种版本中刻印质量最优,学术价值最大。有学者断言:《药地炮庄》系方以智解《庄》两书——早期的"炮庄"著作与因觉浪所托而写的《炮庄》——"合为一书",证之《炮庄发凡》关于该著形式架构的交代:"训词,注之于下;诸家议论,汇之于后;别路拈提,列之于上,"此论断难以存立。《药地炮庄》称引诸家议论,多采取省称。省称方式各异,其中以人名、书名的一字省称最难解。但运用"内证法",不难考明:所谓"一曰"即"三一曰"之省,亦即"吴应宾曰"之省;所谓"笑曰"即"笑翁曰"之省,亦即"方以智曰"之省。而所谓"正曰"即"《正语》曰"之省。《正语》当为吴应宾解《庄》的专著,其全名可能是《庄子正语》;其解《庄》特色,可能同于觉浪道盛的《庄子提正》。  相似文献   
6.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健 《齐鲁学刊》2004,(5):119-123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向有顺治十一年至十五年容城时作、顺治十七年赴惠安任途中作、顺治十八年杭州作三说;2000年发现的康熙四年审讯题本,录有丁耀亢"于顺治十七年独自撰写"的自供,但仍有不少疑问。从丁耀亢的行止与《续金瓶梅》内证看.《续金瓶梅》应是顺治五年至十一年在北京任旗官学时构思动笔、在容城任教谕时撰写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杨义 《学术月刊》2013,(1):34-45
从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到曾子死(公元前432年)的四五十年间,《论语》曾有过三次编纂:第一次是在孔子初死(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六十四位弟子为之守丧三年,由仲弓牵头,子游、子夏协助,将众弟子回忆记录的大量简书予以讨论、选择、润色、汇总,奠定了《论语》最初的格局。第二次是在三年守丧结束后(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孔子子弟开始分散,留在鲁国的弟子将孔门重新开张,子夏、子张、子游等少壮派弟子推举有若主持事务,并且对已经初步成稿的《论语》作了调整、修饰和增补。二十篇的框架,于这一两年间可能已见模样。第三次是在曾子死(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后不久。此时,七十子已经凋零殆尽,曾门在鲁地成为最有实力的儒门学派,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乐正子春等曾门弟子,对《论语》进行实质性的增补重修,最终形成孔学以颜、曾为圣徒的道统脉络和篇章模样。这些编纂均非"零价值",既要光大孔子形象、儒门道统,又要突出本门派最能继承"真孔子"。这就形成了首篇《学而》"子曰"、"有子曰"、"曾子曰"的排序,二十篇有公冶长、冉雍(仲弓)、颜渊、子路、原宪、子张六人上篇题,以及"四科十哲无曾子"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国属有宋人说、梁人说、楚人说、齐人说、鲁人说等五种不同的说法。以往学者们多以史迁所说的“庄子也 ,蒙人也”推定庄子的国属 ,但不能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认为 ,认定庄子国属必须注重《庄子》书中的内证。从《庄子》书中材料只能得出庄子为宋国人的结论。庄子与楚国只有学缘关系而无地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鲁洪生 《学术论坛》2008,31(3):158-160
历代学者对<论语·侍坐>中曾皙所言志的理解分歧很大,先后出现上已祓除说、雩祭说、为师说、游春说、太平社会说等多种解说.文章先从文本内部寻找内证、直证,对孔子与弟子间的问答及孔子的评价、文本的意脉及孔子的感情变化进行分析,再从文本外部寻找外证、旁证,对孔子与弟子言志的时代背景、孔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曾皙的性格特征进行考察,认为曾皙所言志,流露消极意绪的可能性偏大,且前列诸说中,除雩祭说、太平社会说似与曾点所言不合,其他解说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对古文献的分期断代研究,向来是研究古文献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的基础和风向标。前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将对后者研究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今文《尚书》中《尧典》、《吕刑》等七篇文献的写定时代的研究,一方面就前人的断代研究作了历史的回顾,另一方面就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