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3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西方绘画史从文艺复兴开始在图象再现的范畴中呈逐渐上升趋势,十九世纪末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作品打破了这种趋势,导致了西方绘画史的分流——由图象再现向情感再现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国际评论界对费里尼导演的24部作品一直没有完成分期工作,笔者在系统分析其所有作品的基础上,按照主题、叙事结构和表达原则相结合的标准,将它们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7部作品的故事以情节为主体,讲述欲望与伦理的外在冲突以及欲望与道德的内在冲突,基本采用再现性的表达原则;中期4部作品以情境为主体,在再现欲望与道德的冲突过程中,探究欲望的潜意识成分;后期13部作品在延续前期主题的基础上,发展出时代堕落和艺术拯救两个变体,情境的比例发展到极致,表达原则基本是表现性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短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渗透,以“爸爸带娃”为主题的家庭父职生活也逐渐媒介化。以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和抖音三大主流网络平台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媒介再现父职中的“新父亲”形象,以及媒介再现父职隐含的父职教育契机。研究发现:媒介再现父职以“关爱父职”为主导,关爱父职影响积极且效果良好;父亲参与意愿和参与主动性强;父亲参与的互动性较为充分;平等、亲和、睿智的父亲形象突出;引流变现下的“花式带娃”等多样化“新父亲”形象。鉴于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实效性,媒介再现父职的促进路径为:推动新父职理念的传播与实践转向;设立常人榜样,实现父职教育的日常渗透;明确本土化父职研究方向,拓展父亲情感参与维度。  相似文献   
5.
6.
再现性是教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针对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诸许多失调现象,可以从教育目标文化、教育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和制度文化及方面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7.
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介到中国来的人。这部译作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经典,与赵元任先生在翻译上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语体选择、文化策略、语言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三方面讨论赵元任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审美再现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以期深化翻译审美再现和翻译审美主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亲属制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是乱伦禁忌和社会血亲。关于乱伦禁忌和社会血亲迄今最新的研究结论是:身体再现系统决定社会血亲,社会血亲决定乱伦禁忌。身体再现系统是亲属制度的逻辑源头。通过对近年在花腰傣中发现的龙凤胎婚姻案例的调查研究表明:"人的再生产"才是乱伦禁忌的源头,"人观"乃是亲属制度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在布迪厄对康德美学进行猛烈批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美学"这一术语的合法性:巴迪欧提出"反美学",舍费尔采用分析美学,利奥塔重谈崇高,他们都对"美学"这一陈旧的名号展开攻击,因为美学话语似乎要取代艺术品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对"美学"的不满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然出现。美学也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要对艺术品取而代之,相反,正是因为美学的存在,艺术方能被识别。历史上识别艺术的体制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影像的伦理体制,第二种是艺术的再现体制,第三种是艺术的审美体制。美学的出现正是一种新的艺术识别体制的诞生,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再现体制的艺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依赖,从而为更为平等的艺术形式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