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试从农村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经营风险和分配关系的影响出发,评价它的作用和意义,阐述了农村合作社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风险和减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社会     
《领导文萃》2014,(4):134-135
正中国白领蓝领收入差距缩小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白领岗位的数量。与此同时,随着愿意在工厂上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装配线上工人的工资日益提高。根据《中国经济季刊》得到的官方调查结果,2013年中,中国每80个白领职位有100名申请者。然而就蓝领岗位而言,情况截然不同,每125个岗位有100名申请者。由于中国大学毕业生过剩而低技能劳动者供应不足,过去四年蓝领工资的增幅大于白领工资。2009年以来,专业人员的工资平  相似文献   
3.
张翠莉 《晋阳学刊》2011,(1):106-109
1930年代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投资是在都市银行剩余资金膨胀、农村金融需求加剧的情形下展开的。这一时期农村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在农村投资开辟了一个极好的渠道。商业银行通过农村合作社投资农村,对于调剂农村金融、挽救濒于崩溃的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商业银行的这一投资活动并非出于“救济农村”的本意,又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农民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后农民处于离散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自我整合能力较差,分散的农户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成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绝非单向度的关联关系,而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合作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奠定了人才基础,缓解了资金压力,优化了法制环境。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复兴农村副业"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日趋衰退背景下诸多复兴农村经济方案中逐渐高涨的一种主张。持论者基于当时中国面临严重国际国内危机大环境下对农村副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复兴农村副业继而复兴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方法与途径,阐述了农村副业复兴的重要意义,反映了时人强烈的人文关怀。"复兴农村副业"的主张对解决当今"三农"问题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实现村集体经济秩序化发展和资产增值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尤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部分县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农村合作社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等问题,进而提出强化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切实提高贵州省农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也渐次有所开展。分析其发展的历程,我国农村组织经历了民间力量推动的自由发展和政府主导的定向发展两个阶段。研究各阶段不同的特征,对今天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与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发展农业合作社是现实的理性选择。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合理、服务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信托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信托有助于克服现实、制度和技术约束,是现阶段农地证券化模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实践的土地信托都是间接代理模式,进一步可分成“双合作社”和“二次代理”模式。土地信托“二次代理”模式有效缓解农民知识存量不足的矛盾,与土地大规模流转相适应,有利于集成信托业务的开展,适合现阶段在我国广泛推广。未来土地信托流转实践需要解决委托人和受托人身份确定、信托财产集中、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姚绍辉 《老友》2009,(10):28-29
他是著名的农业考古专家、中国茶文化研究大师,他曾经多次进京给中央领导讲课,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4年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任上退下来后,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在婺源县上晓起村创"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建"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修桥补路,耕田插秧,忙得不亦乐乎。几年时间里,他共投入80多万元,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