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清中期开始,随着盛世的过去,原本隐而不彰的朝廷弊政显山露水,比比皆是,而由此引发的前所未有的严重内忧外患更将清政府百弊丛生的行政体制暴露无遗,于是行政改革问题成为当时士人切讥时政的锋芒所向。冯桂芬是晚清较早指摘现行行政体制弊端并提出改革方案的思想家。他认为清朝的行政体制"人无弃材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因而他的改革设想也是据此展开,其中有的来自历史经验,有的出于其创见,有的取法西学,是将他所谓的"杂家"、"私臆"、"夷说"融会贯通而成的。冯桂芬的行政思想和主张切中时弊,颇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中不少都在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中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2.
冯桂芬是一位富有经世思想的名士,他关心农民疾苦,关注农业,而且对当时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思想。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近代科技色彩较浓、重农而不抑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周妤  梁杏茹 《船山学刊》2005,(1):189-193
洪仁玕和冯桂芬能够分别从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和晚清封建政权的立场上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具有时代性和综合性。他们的思想代表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前夕中西文化观的最高水平,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潮和戊戌维新思潮的先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群体中,洪仁玕、容闳、冯桂芬具有典型性。三人都较早提出过比较系统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良方案。由于三人的政治生涯不同,三人思想的社会影响也有区别。洪仁玕的思想昙花一现,对太平天国没有太大的影响;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冯桂芬既是洋务派的重要理论家,又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实践者,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冯桂芬是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拘泥于"古圣先贤"之道,主张研究西学,吸取"诸国富强之术",补救中国之不足;并针砭时局,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与建议.对冯桂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教育、外交等方面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冯桂芬和左久间象山所处时代相同,都是在儒家的文化熏陶中长大,都经历了各自的开国巨变,都为各自的国家命运和发展前途提出自己的主张。在对西方的认识过程中,两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的不同,在对西方的认识程度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点,恰恰构成了后来两国知识分子西方观的不同走向———中国知识分子坚持与发展"中体西用",参与洋务运动;日本知识分子则推崇"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参与倒幕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7.
孟磊 《天府新论》2015,(4):156-160
孔飞力的新作《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提供了理解我国现代乡村社会起源的新视角。面对着传统乡村社会的全面危机,魏源提出强化国家的政治控制、减轻乡村负担的方案,冯桂芬主张应在乡村地区实现以选举为中心的乡村自治,不过最终都未能遏止乡村社会危机的愈演愈烈。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土豪劣绅阶级,彻底解决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危机,建立起对乡村地区的全面政治控制机制的现代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8.
洋务派与“中体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中国地主阶级开始发生了新的政治分化,出现了以冯桂芬、李鸿章、张之洞、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中体西用”具有“兴西学、保中学”的双重性质,反映了中西文化处在激烈冲突的情势下调和共容的形态,在近代中国西学传播的初始阶段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邠庐抗议》的作者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家,教育家。冯桂芬一生力主变科举,采西学,实行新式教育,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校邠庐抗议》中,此书被誉为是一本“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西人格致之学”①的书。本文将就其中的人才观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改革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人才观的更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冯桂芬首先提出了新的人才观。采西学,采用哪些内容,其决定因素是教育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冯桂芬提出人才的核心是对社会有用,教育应造就对社会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术》2003,4(4):284-289
如果能用一个文本的现代重印版的数目来评判它的参考价值,那么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在现在的重要性似乎跟它在十九世纪末差不多。但是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问题在于人们怎样来读这部作品。是将《校郇庐抗议》(此后简称《抗议》)作为“洋务运动的理论纲领”来读——如中州古籍版在封面上标明,使读者将它看作社会改良和经济改革政策的建议——还是作为对由两位皇太后和恭亲王摄政的同治政府的合法性的抗议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