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凌道新为天津人,抗战胜利后与他的燕园同窗、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在四川任教。院系调整后的1954年2月20日晚,凌道新在家里设便餐招待吴宓、周汝昌等文人,话说红楼,饮酒唱诗,后被文人们戏称为"红烛会"(又称"吴周会")。凌道新"一表人才"又"学贯中西",但在随后的"五七之灾"中却因"红烛会"成为反党的罪证。凌道新不服,被作为极右分子受尽凌辱,终至家破人亡。"漫对遗篇吊故林,未容展卷已伤心。"(凌道新诗句)知识分子的命运,由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据<吴宓日记续编>记载,1954年2月17日,<红楼梦新证>的作者曾赴重庆北碚谒见老一辈红学家吴宓,五天后"临行赋诗,留谢宓与此间诸先生".实际上,此诗原本是去年(1953)的12月上旬赠送给老师顾随的作品.半个世纪后,作者将此诗与顾词<木兰花慢>(石头非宝玉)联系起来,却颠倒了它们产生的顺序,使读者误以为顾词乃因<新证>而作.此攀已导致学术纷乱,诗者"为客已得南威论"遂成了<木兰花慢>疑案的前奏曲.由此可知,某些回忆文字是比较容易失真的,除非寻得可靠的旁证材料,否则不可轻易采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