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文化带动旅游,旅游搞活经济”的模式在全国已经成为常见的经济形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新建的、基于神话和民间信仰打造的旅游景观,与当地居民及海内外香客对民间信仰宗教化的理解,以及国家的宗教政策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作为一处旅游景观,扎麻隆凤凰山的九天圣都筹建于20世纪末,现已成为区域内闻名的民间信仰道场。扎麻隆凤凰山身份与功能的交互与矛盾,以及扎麻隆村权力格局对其影响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1949年12月10日。成都。 凤凰山军用机场,戒备森严,气氛肃杀。 阵阵寒风掠过萎萎枯草,苍凉的气氛笼罩着荷枪守卫的士兵们的心扉。  相似文献   
3.
钟荷 《百姓生活》2014,(6):54-55
2011年10月25日,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弟弟周恩溥,被移葬到河南焦作市凤凰山陵园一座安静的公墓内。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焦作默默生活了几十年的周恩溥的后人,在当地民政局的协调下,终于能将周恩溥及其妻子王兰芳合葬在一起。至此,周恩来的后人一家隐居焦作已有54个春秋,他们过着"身居闹市无人知"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17太和山     
太和山现在多称清凉山。古称“天山”、“莲花峰”,与凤凰山、宝塔山形成三山鼎立之势,素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称。是陕北地区仅次于白云山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庙会,文化商业活动十分兴盛。山上松柏成林,庙宇殿堂星罗棋布,山上气候凉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同时这里也是道教圣地。太和山道观,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5.
曹文阁 《老人世界》2008,(12):25-25
大凡唐山大地震前到过唐山凤凰山公园游玩的人应该还记得:在主峰的西南山坡上耸立着一座高墙一样的峭壁。峭壁上有一个通透的大岩洞,阔约丈余。如爬到近前可从洞中俯瞰两面园景;而从远处望它,它就像一轮满月挂在山腰,故名望月洞。它曾是凤凰山公园的著名一景。  相似文献   
6.
李东光 《中华魂》2014,(8):20-23
正闻名遐迩的太行山,诞生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许多美丽的神话。这里不仅有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且由于这里曾是八路军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环山革命旧址星罗棋布,所以又以八路军抗战文化为内涵的革命纪念地旅游驰名中外,近年来更呈现异常火爆的态势。修建在太行山上山西武乡县城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是其中一个亮点景区。随着纪念馆大型扩建改陈工程的全面竣工,一些新颖别致而富有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文  秦东  唐文波  孙涛 《社区》2012,(16):48
在山东省邹城市钢山街道,一提到包保北关、铁山、凤凰山、建业等四个社区的民警刘干金,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刘干金,从警43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经常着一身便装,微微发福的身材让人很难把他和"警察"两个字联系起来,但就是这个外表看起来不怎么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1,(9):46-47
1994年的春夏之交。黑龙江省红旗林场一个名叫孟照国的青年,自称在凤凰山上被外星人击倒,并且被带上了飞碟,在飞碟上他看到、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凤凰醒来     
清悠悠的沱江水,竹竿撑起的岸边吊脚楼,充满小街小巷的姜糖叫卖声和清晨推开窗时,晨曦洒在青砖墨瓦上的宁静……留在记忆中的,都是那么清闲,容不下丁点儿城市带来的浮躁。凤凰是湘西的名镇,悠悠而逝的江水,穿过花香的两岸,将古城轻盈地揽入怀中。更觉一种静谧的美,像暮色,氤氲如烟。这凤凰古城的由来,据说是清朝时期屯兵于凤凰山上的黄丝桥古城,因为居民日增,黄丝桥供水不足,才举城东迁。于是,在沱水边便有“凤凰”古城。  相似文献   
10.
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运行良好能够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保护及传承。本文指出了在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即政府主导力量不足,为保护而保护,造成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失去长效机制;原住民的文化主人身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造成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原动力的缺失;民族文化开发过度,造成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严重伤害。并以此对正在建设的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提出建言,以推进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健康、有序、规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