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吕剧作为一种地方音乐文化的产物,深深植根于地方音乐文化生活之中。吕剧是在地方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吸取了《凤阳歌》等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成为“化装扬琴”,而后又经发展,成为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吕剧昭示着黄河三角洲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的发展,是当地人民精神的寄托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歌如按流行区域来划分,可分为乡土民歌(乡村)与时调小曲(城镇)两大类,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渊源关系。但如要从乡土民歌中划分出时调小曲,做出畛域分明的区分界定,又颇为困难。从明清之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凤阳歌》(乡土民歌)演变为《凤阳花鼓曲》(时调小曲),最后形成《花鼓戏》(戏曲)的生成过程,可以窥见明清之际时调小曲产生的渊源及其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4.
《决策》2008,(10):4-4
30年前,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来,中央一共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推进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进入新阶段。改革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关注的中心落在农村工作上,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11,(1):162-169,133
凤阳在我尉改革开放和农村建设事业中具有典型性,以凤阳为样本剖析安徽省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对全国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调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和发现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汪欣 《百姓生活》2013,(1):47-48
“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历史上,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花鼓之乡。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2,(6):19
凤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明文化的摇篮,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沈浩。  相似文献   
8.
韩德彩,安徽凤阳人,是从飞行员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他从响应号召加入人民空军,到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再到投身人民空军的全面建设,无不是“拼”字当头,一往无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出生入死,叱咤蓝天,先后击落敌机5架,两次荣立一等功,被空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韩德彩正在解放军第五航空学校努力学习航空理论,他渴望早日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驶战鹰去参战。  相似文献   
9.
"上班点卯"的由来 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明朝缺勤20天处杖打100大板古人治"庸",从"迟到早退"抓起。明朝"治庸"流行"打屁股"即廷杖),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  相似文献   
10.
明初,凤阳人口的组合是永成中国移民史的一次移民运动。它的起因、经过、完成及最后瓦解,都与统治阶级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探讨明朝初年凤阳人口的组合与流动,对进一步了解凤阳,了解明代中国古代移民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