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这几年非常火爆的电视平民选秀节目中,有一群人并不是参赛选手却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那就是选秀节目中的"出位"评委。本文从"出位"评委的表演受到极大关注这一现象入手,结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着重分析了为什么评委的"出位"表演能够形成社会话题,带给大众"狂欢"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出位"这一当前热门词语纳入文化视野下,通过文化寻根以及该词现行词义表现,探讨其背后文化因素的变动,对当今社会林林总总的"出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出位之思"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概念,经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叶维廉两位先生基于中国传统美学立场的再诠释而得以拓展,成为一个兼具中西诗画美学内蕴的、带有普适性的诗学概念.在此意义上,对这一诗学概念的梳理和辨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2-3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近4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这次会议专题性强,与会者围绕"跨媒介叙事"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从提交论文和会议发言的有关情况来看,会议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跨媒介视野中的中国叙事传统;二、跨媒介叙事与广义叙事学的建立;三、叙事中的"出位之思"、媒介模仿与媒介转换问题;四、跨媒介传播演变中的叙事问题;五、互文性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图画书中,图像不仅是一种辅助文字的形式,而且是表征现代的符码。这种“图画现代性”深度地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文体现代化的创构。《小朋友画报》以其独特的图像叙事的表意机制和图文的语法关系,超越了图像自身的限制,型构了图像的“出位之思”。具体来说,“滑稽”儿童形象的大量出现,“田园”与“现代”的风景凝视,以及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时空观的革新是其图像艺术现代转型的重要表征。“故事画”是《小朋友画报》中的重要栏目,对儿童错误行为的提出与反思折射其现代儿童观念的在场,图文合奏的形式丰富了图像的叙事功能,并促成了故事画向图画书的演进,助力了图画书的文体现代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符号文本的构成中,聚合轴的操作,突出地表现于文本风格变化,组合轴的变化所呈现出的则是文本表意多元化趋势。从文化演进的角度观察,组合段组分的多少体现出文化程度丰富与否,反之亦然。符号的组合和聚合互为包含,呈现"双轴嵌套"趋势,而符号文本的边界不仅是组合段的边界,而且也要考虑聚合段的边界。这就是为什么组合段和聚合段的重组、变动等,可以取得广义的出位之思效果。文本的双轴重组方式,包括组合段的功能性位移;消解组合边界;弱化组合轴,凸显聚合轴等等,结果则指向了文本在艺术体裁范畴上的错位,造成文本的体裁位移。  相似文献   
7.
佘国秀 《天府新论》2018,(4):129-138
20世纪西方汉学家和艺术史家运用现代性知识话语,全面建构中国艺术史。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中国文人画“情有独钟”。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中涵盖人物、山水、花鸟题材的独特绘画门类,因其“出位之思”、画家身份界定、画作构成要素、诗意追求、情感表现等因素而备受青睐,成为西方艺术史界广泛认同的中国绘画艺术最高境界的代表。西方现代知识性话语对文人画的擢升与标举,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传统与西方现代学术规则、话语方式的表层通约性。西方学者在建构中国艺术史的过程中,解构与建构并存,湮没与擢升共现,“立”与“破”同在。被称为“心画”和“心印”的文人画,游弋于绘画和文学的区间,携带了浓厚的现代性气息,符合西方艺术由模仿再现走向直觉表现,西方艺术史撰写由对视觉艺术的语词性再创造走向分析、阐释的主流话语模式与学术规则。文人画的标出性特征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密切相关,是西方学者建构自身价值体系的一个“他者”注脚。  相似文献   
8.
[、iy]音节韵母的舌尖化在皖中江淮官话中的表现非常丰富,合肥话是最典型的代表。合肥话舌尖元音[]的形成不仅仅来自于麻韵的推力,也有内部拉力的作用。在推链与拉链的共同作用下,止摄及蟹摄三四等元音高化并最终出位成舌尖元音,从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的声母塞擦、擦化以及元音链变的音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叶产生的泰州学派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儒学有所突破。作为平民思想家王艮没有一般士大夫在言行上的禁忌,不惮于作出位之思。泰州学派的后学秉承了这一传统,为明代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打开一条通道。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表现在以匹夫而存尧舜君民之心,热衷于建立宗族和学术共同体的社会试验,光大“处则为天下万世师”的师道自任精神,显示了他们普遍的宁为狂狷、不为乡愿的狂者胸次。在向知识界和士大夫阶层的扩展的过程中,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出现一些变化,派内人物与官场的关系由融洽、疏离到冲突,平民色彩也渐趋淡化,启蒙的重点由平民变成了精英。出现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激化“,道”与“身”由契合走向对立,而启蒙思想在士大夫中的传播也必然导致平民色彩的淡化。这是泰州学派学术发展的内在悖论。此外,泰州学派人物社会地位的分化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身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先驱者的劳伦斯其实很早就有成为一名画家的梦想.但由于世道艰难和四处颠簸,他的画家梦直到40岁才得以实现,随即在英国画坛一举成名.鉴于此,本文依据英国现代派诗人和批评家沃尔特·佩特在《文艺复兴》中借用德国批评家发明的Anders-streben(出位之思)术语剖析劳伦斯文学与绘画在出位和互文上的关系,以拓宽劳氏文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