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相似文献   
2.
京口集团与刘宋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后期,京口集团中衰,刘裕以京口、晋陵地区的流民为基础,重振京口集团,并以其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内征外讨,完成了覆晋建宋的大业.京口集团亦成为刘宋政权支撑性的政治、军事力量.刘宋前期,京口集团的势力由中央扩散到重要的藩镇,参与重大的政治事件,其力量的兴衰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随着京口重镇地位的丧失、流民来源的枯竭、京口主将的死亡、其他方镇的兴起,京口集团逐渐衰落.刘宋后期,已很难寻觅京口集团的踪迹.  相似文献   
3.
由佛教传播引起的形神之辩至刘宋时期向纵深发展。以慧琳、何承天为代表,神灭派析取先秦道家"道"本原论、气一元论思想,但虽然认为神也是气,而以形神为二,不能有效反驳形粗神妙观点。以宗炳、郑鲜之为代表,神不灭派以佛教神不灭论为基础,重点借用、改造先秦道家思想,发挥老庄等重神轻形思想来说明形神为异、形粗神妙。同时,神不灭派以先秦道家的本体论、本原论为范本,努力提高神的地位,使之逐步抽象化。双方的辩论提高了佛教本体论水平,也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刘宋儒学较之东晋有了较大恢复,社会地位上升,对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逐渐加强,促使典丽风格在文学中成为主导,纠正了玄言文风不讲文采的缺陷。而玄、儒两种思想的交替,使当时的文人在思想上出现不适应,主体观念重新得到重视,文学抒情特质得到恢复,从而改变了玄言文风枯燥之病。在儒学的帮助下,刘宋文学摆脱玄风的笼罩,具有了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行旅诗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蔚为大观。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类别,行旅诗以其特有的成绩奠定了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以行旅诗为研究对象,从纵向上来考察其在魏晋南北朝各个阶段发展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鲍照赋略论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赋作较有特色的作家,但历来对其诗的重视远远超过赋.鲍照赋仅存十篇,数量不多,但却和诗一样,都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抒发了人生感慨.  相似文献   
7.
刘宋皇族出自寒门,在文化上与士族社会不同。刘裕“本无术学”,其为人“轻狡无行”,缺乏士族名士的风雅。其子孙虽有个别人趋于名士化,但大多依然如故,在学术上庸鄙粗陋,在行为上无视礼法,亵渎伦理。究其根源,正在于其寒门家风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产生的南朝刘宋时期,正是佛教从边缘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时候.其编纂者们大多崇信佛教,其所述人物,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甚或直接为佛教僧侣.这些富有个性化的崇佛士人和佛教僧人的群像,艺术地再现了佛教在东晋时期的活动状况,对后来《僧传》的撰写,尤其是僧人形象的生动描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种十分浓厚的入世情怀,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吟诗弄画、寄情山水,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家国天下情结,一门心思想出将入相,在政治上建立一番功业,以达到拯救万民于水火的人生理想。这种想法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然而,艺术和政治是两码事,一  相似文献   
10.
启文述源     
启文于东汉出现 ,作为奏议文字长期存在于传统公文之中 ,齐梁时文体论者即在此一职能上认识启文体。而刘宋时启文内容发生显著变化 ,使之渐近于应用文之书牍类。启文的衍变过程 ,是其文学化的进程 ,也是文体蜕变和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