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法战争期间,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从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演变成中越人民共同抗法的一支优秀队伍,最后归顺清廷。在重要关头,他们都选择了较正确的生存条件,使自己幸运地生存下来,同时还为中越两国人民建立了抗击法国侵越者的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2.
在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军事斗争中,刘永福作为台湾防务帮办,主持台南军民反割台军事斗争。其间,刘永福结合反割台斗争实际,提出了:“台北重点设防”的防务思想;“筹军饷,为第一着紧要之事”的军事后勤思想;“相互援助”、“兵民一气”的作战思想;“招抚土匪”,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因素的斗争思想。与此同时,刘永福竭力将这些思想付诸反割台斗争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黄蔚 《今日南国》2005,(23):42-43
刘永福,1837年(道光十七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钦州县古森垌小峰乡(今属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除务农外,靠蒸酒散卖和行船于杂活积攒下些微家业,勉强糊口。刘永福8岁时,父亲经营小生意破产,合家迁徙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帮助堂兄弟种几亩薄地过活。不久.又迁柜口村,租种别人的几亩坡地。  相似文献   
4.
吹风     
《领导文萃》2007,(9):6-7
李金华:要把大量审计力量投入刭涉农资金审计;齐骥:建设系统要合理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刘永福:我国社保进入发展新阶段;张晓强:国家鼓励企业境外投资重点投向四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一位笃信进化论的智者说:人是环境的动物。初次听到这句话我颇不以为然,如今我三十五岁,已经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轨道,方知此话不谬。我叫乔冠军,脑瓜灵活,思维敏捷,虽拥有博士学位,却学会了盘龙卧虎的隐忍之术,扑下身子猛干加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文化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性或一致性,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应从坚持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与体现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时代性、弘扬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优化教育方式相统一等方面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李准是晚清著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镇压过革命起义,也率先支持广东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在广东任职期间曾率海军驱逐入侵西江之英国舰队,收复多处被日本商人占领的海岛,因此又是一个维护民族主权的英雄。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末遗闻》稿本一册,记录晚清名公大臣以及维新志士的遗闻轶事,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可以补正史之阙。  相似文献   
8.
1895年5月下旬,在甲午战争中完全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依照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开始履行将宝岛台湾主权移交给日本侵略者的手续。在日军即将登陆,台岛面临沦陷,台湾人民将失去祖国护佑的生死存亡时刻,以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为代表的一部分驻守在台湾的清朝地方官员和清军将领拒绝内渡大陆,率领台湾人民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保岛运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强敌面前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英勇无畏的伟大民族精神,重挫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阻滞和延缓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化进程,为祖国最终在1945年收回台湾主权创造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永福历史草>关于刘永福从越南归国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刘永福上"六事禀"的时间明显有误,非屡催之后,而是张之洞派委员初传停战旨意时;刘永福早在初知停战时就有回国的想法,而非屡催之后;"六事禀"主要反映了刘永福对归国后地位的担心,他之所以迟迟不归,主要是等待清方的答复.  相似文献   
10.
因著名戏剧家田汉拜谒冯子材墓的题诗中有"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一语,引发了关于冯子材、刘永福两位民族英雄历史地位的排序问题。冯、刘二人,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国侵略做出杰出贡献,但从事功、品格、成就、贡献等方面看,冯子材都远胜刘永福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