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体现出传统宗法专制社会大厦将倾之时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忧虑与兼济之情。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刘鹗的思想资源、政治观点和救国方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文学观点四个方面,探究以刘鹗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变革境遇中所经历的思想巨变与应对策略,从而为揭橥新旧思想的转换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刘鹗在《登太原西城》一诗中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 ,表明了其思想来源于太谷学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严薇青先生为1981年齐鲁书社版<老残游记>所作的注释提出了商榷质疑.  相似文献   
4.
刘鹗《铁云诗存》诗歌艺术世界丰富多彩,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5.
《老残游记》以其清丽的文风和挚诚的忧国忧民之思,描摹了清末政权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其对“清官误国”出神入化的描写,更被认为是小说中之第一家。研究者亦据此及罗振玉等人追溯,认为刘鹗本人痛恨仕途因而弃儒就贾,在晚清行事极不流俗。笔者通过重新考察刘鹗早年参加科举的经历,并重新梳理《老残游记》中对于所谓“清官”的看法,最终将刘鹗放在清末儒家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深入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6.
访刘鹗故居     
纷纷细雨中,我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老街清幽,一条条石板路,一处处旧民宅,让人仿佛走进梦境。自古萧湖之畔便商贾云集。勺湖在萧湖对面,问一提鸟笼的老者,可知刘鹗故居,说是勺湖对面高公桥西街便是。店铺林立间,有一明清古建筑小院,疯长的青藤,高高地爬上翘檐与雕梁画栋。走进湿漉漉的小院落,冷清寂寥,花草盆景独自热闹着。学生时代读《老残游记》,为刘鹗笔下景象惊叹,瑰丽多姿的笔触,简约精练,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7.
《老残游记》以“泪”来表达作者的认识及其对国家的无比热爱之情 ,展现了一个太谷学人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8.
沈荩于自立军起义后在京津地区曾先后由刘鹗安排在北京的掩埋局和<天津日日新闻>报馆工作,他并没有担任记者,也没有利用记者身份向八国联军告密使载漪、启秀等被处死.被称为<中俄密约>的俄国"七条"要求并非由沈荩"以侦探手段得之"而揭露于报端.因此关于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获罪,致被清廷杖毙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刘鹗集》是百年来第一次将刘鹗各类著作材料汇集在一起的一部专集,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刘鹗的著作集。本文对刘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扼要的述评,将其生平划分为六个时期,并对刘鹗的师承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一时的游戏笔墨到晚清小说中的艺术佳构,刘鹗的《老残游记》呈现出富有戏剧特色的创作主体自觉,章回小说长短不拘的文学样式为其选择游记体裁获得了张弛有度的艺术自由。他对游记模式的创造性吸纳和自评话语的文体意识挖掘,折射出其曲尽世态的艺术匠心。老残的眼中之景,是流动的社会写真,游记模式将人物刻画和景物描绘有机结合,张扬作者的创作自由。《老残游记》是作者的心理之旅,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游记,它落脚在对社会人生的启迪和传道。这种刻镂物情的艺术探讨伴随着老残的社会之游,实现了作者漫游山水和传道启悟的双重创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