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互惠利他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解决"利他主义难题"的基础上,学者们分别从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等视角对互惠利他行为做出阐释,呈现出不同理论内容、理论特征及研究走向。在互惠利他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个人发展、企业盈利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上,为理解社会现实生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3.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法的主体,人性的研究对法律制度的合理制定至关重要。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强调双方当事人平和地解决纠纷以恢复原有的和谐社会关系和秩序,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关怀。本文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剖析,提出刑事和解制度在人性视野下存在的问题,并在人性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以期使...  相似文献   
4.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7):96-100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利他性价值观是维系人类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这一利他性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价值观凸显出的正是群体性价值诉求,这是自我与他人、社会发生联系的桥梁,也是儒家展现其入世面相的理论基点。从本质上看,这一儒家利他价值观要求自我主体不应只关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还应该将这种意识推及他人、他群体和他文明,最终实现儒家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6.
7.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政治把戏提供理论依据,对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共创共治共享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朝着"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8.
西方主流哲学长期倡导"道德理性"精神,主张只有理性才能在道德领域内发挥主导性的统辖作用。但深入考察会发现,其倡导者们要么未能说明理性认知如何可能促使人们从事良善利他的德性行为,要么认为理性认知无从把握良善意志而将后者变成了某种非理性的崇信对象,结果反倒遮蔽了良善利他意志在道德领域内原本具有的决定性原点效应,因此在实然性的维度上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9.
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他行为可区分为软利他行为和硬利他行为.软利他行为可以用人的利己心解释,而硬利他行为则否.硬利他行为又可以分为有限硬利他行为和无限硬利他行为,有限硬利他行为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率,而无限硬利他行为则否.无限硬利他行为的形成与进化无法单纯用个体之间的竞争来解释,它是人类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多个层次的竞争当中的适应性行为,是在多层竞争中形成与进化的,是多层竞争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他教育是介于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作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基本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青少年实施利他教育,利他教育的效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值得尝试,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利他行为和利他教育的定义以及在新的形式下开展利他教育的重大意义,其次是利他教育的内容,最后谈及实施利他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