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交际过程中,一方面,如果没有使用恰当的刻意曲解,比如出现了不合适语旨或语场的刻意曲解,会产生负面效果,补救不恰当的刻意曲解方法有两种,即非语言补救方法和语言补救方法.另一方面,有些刻意曲解不用补救,或者有些刻意曲解已经产生了负面效果,补救已无济于事,即“零补救”,零补救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防备型的零补救方法、幽默型的零补救方法、已产生负面效果的零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2.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产生的语用理据、语用功能以及任意过度使用这一策略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中学英语词教学一直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三十多年来,二语词汇习得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本文旨在结合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成果,总结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刻意含混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互补性地使用心理空间理论和关联理论来探讨刻意含混话语的认知理解过程。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地展示刻意含混含有的语用用意的构建过程,而关联理论可为刻意含混表达的语用用意提供最佳关联解释。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可较好地理解刻意含混话语的交际意图,使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7.
汉语与英语中都有离合字谜,二者虽略有差异,其构成机制大致上相互对应。对汉英离合字谜的理解有时不一定使用自然语言语境,而应当进行元语言分析。这符合Verschueren的适应论,可以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中得到解释:出谜人是关联理论中的"说话人",谜语是一个"明示过程",猜谜者在面临谜语的特殊"变异性"情况下,在心里进行"协商",以适应猜谜的交际目的和语境,即从自然语言的语境切换到元语言层面进行分析,最终推理得出谜底。文章以几类最有代表性的汉英离合字谜为例加以分析,对这一特殊而有趣的语言现象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崔骃<官箴>(三首)主要通过政治历史的变迁深刻反省儒家政治道德.这种反省精神表现了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包含了德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道义意识等有关执政能力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调查研究既是了解客观现实的重要渠道,又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必然需要,在领导决策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与研究,因此写出情况反映实、问题研究透、措施应对好,既不刻意求新,又不落窠臼的调研报告,对写作者的"火候"要求是十分高的。一要明确目的性。通常来说,调研都有一个最初的目的,即了解当前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的措施。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从明确的追求出发,在  相似文献   
10.
刻意曲解是日常交际中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指听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意图而故意违反常规,曲解说话人的话,并作出相应的言语反应的会话过程。前人对刻意曲解的成因揭示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形成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形成机制解释模型:在刻意曲解的形成过程中,说话人话语本身的经济性以及不确定因素诱发刻意曲解的产生;而听话人主观的交际意图则促使了刻意曲解的实现。话语本身是诱导因素,交际意图是促成因素,两者缺一不可。从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角度去解释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更能全面概括其形成的条件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