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间接前指是一种较难把握的句法语义现象,Sidorov&Gelbukh(1999)提出了两条指导性的标准,并辅以大量的例证说明标准的实用性,但两位学者没有对提出标准的依据展开讨论。本文从指称词语所对应的认知地位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认知处理过程,对两条标准的认知理据展开探讨,验证了两条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英汉前指现象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围城》及其英译文中前指现象的比较分析,发现英语较多使用代词,起前指作用,而汉语则较多使用零词语,起前指作用;而进一步得出不能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研究割裂开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Langacker的参照点-辖域理论和Ariel的可及性理论,研究了英语中以单数第三人称所有格(以his为例)为参照点所接触的目标实体的一些规律;比较了与之对应的汉语所有格参照点和目标实体的认知异同,并指出了这种认知异同是英汉文学作品翻译时的一个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4.
前指是语篇中主题保持和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乔姆斯基开始,前指研究的方法从纯语法的框架过渡到语用原则的引入,最后到认知研究方法的采用,经历了几次大的方法论嬗变。随着研究方法的变迁,对前指现象的研究从语言能力经由语言运用最后深入到对前指词语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心智层面。如果把前指词语与先行词都放到心理表征的层面上来分析,那么语言材料只是建立心理表征的触发物(trigger),直接前指与间接前指的区分只是一个任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跨联前指是在日常交际中,听者依据说者的明示信息,对其非明说的指称对象进行一系列的隐含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交际双方寻求关联性的过程。认知原则认为人们有寻求关联性的潜意识,交际原则为指称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跨联前指就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话语进行认知阐释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前指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本文运用"已知/未知策略"讨论了语篇中前指的心理理解过程。这一策略有几种不同的变体形式:直接匹配,搭桥,回顾已知信息和确定语篇新话题。本文最后运用这一策略对一语篇的理解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照应理论在解决语篇前指照应语的释义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没有认识到语篇照应语的释义是一个集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于一体的认知推理过程。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如何通过认知推理来解决语篇前指照应语的释义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指示性名词短语和限定性名词短语在前指照应中虽然都用来前指上文中的先行词,但在使用中有各自的差异。文章就这两种前指的异同之处进行研究,对正确使用指示性描述和限定性描述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代词前指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词前指在语篇中往往起到避免重复、衔接上下文的作用,因而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颇高。就几类常用代词,如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的照应释义进行阐述,并对代词前指中出现的一些较为特殊的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