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确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自由、个性和私人权利成为了时代的时髦,年轻人中滚动着创业当老板的冲动。不受约束,不要组织,谋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成为天经地义的话语。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敬业、责任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主动性并不是敌对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风靡全球的商业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诠释了一种流传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带给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团队很多极为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是一位大学生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看见了马路对面的海明威。那一年海明威58岁,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想立刻跑过去。可海明威就要被人流淹没了。他用两只手握成筒形放在嘴边,大声喊道:“文学大师!”海明威转过身来,举起手,并高声说:“再见了,朋友!”随即,消失在卢森堡公园的那个方向中。  相似文献   
3.
4.
张宝昌  张事贤 《可乐》2011,(9):68-68
1960年9月,中国和古巴建交。古巴外长劳尔·罗亚·加西亚访华时,毛主席恰好去外地视察,陈毅特意在中南海游泳池设宴招待。  相似文献   
5.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常常从我记忆中冒出来,让我难以忘怀。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在哪,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麦金莱  相似文献   
6.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重要作品之一,从题目便可以看出作者巧妙的把爱情与霍乱这种疾病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一说到疾病那么立刻想到的便是医生,本文便试图探讨在《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特别是对于由爱情引起的疾病方面,医生是否有能力诊断或治愈呢?  相似文献   
7.
看人得看神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年轻时,他独自逃到巴黎避难,身无分文,听不懂法语,不得不四处流浪,靠收集旧报纸为生。 那个初冬,马尔克斯抵不住寒冷的侵袭,带着一摞报纸躲进弗兰德旅馆。 老板娘见他衣衫破烂,当即想驱赶他出门。老板拉克鲁瓦一把拉住她,责怪了一句,把马尔克斯领到旅馆楼梯下的储物间。就这样,马尔克斯在旅馆借住下来,继续靠卖报纸度日。  相似文献   
8.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在国内多作为管理和励志图书加以解读,通过对此书历史背景、成书环境和写作目的等文本层面分析可知,出于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积极响应,作者以罗文上校事迹作为参照文本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作出回应和准备,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对美国资本主义工商业需要的员工作出思想和纪律规范,本质上符合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因而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表面上出版物的畅销奇迹,实质是主流意识形态支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物的塑造、作者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三个角度分析评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中国读者在微信和微博中迅速传播了这一消息,一两天内,就有近10万网民加入讨论,惋惜大师的逝去。 我在微信上也转发了两篇纪念文章,静下来就在想:马尔克斯对我们,对中国文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