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一种新的匿名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它使移动网络向用户提供匿名服务, 访问网络与非法窃听者无法获知用户的身份信息,保证了用户身份、所在位置和行踪信息的机密性。该协议可以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产生的会话密钥对通信双方是公正的。协议将双钥体制和单钥体制有机的结合起来,结构简单,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
正为加强对改革杂志社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本社、作者、匿名审稿专家等知识产权人和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关声明如下:一、改革杂志社对其所有的纸质件、电子件、光盘版、网络版等各种形态的稿件,包括《改革》、《重庆社会科学》(以下简称"两刊")的外部装帧设计及内部版式设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强对改革杂志社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本社、作者、匿名审稿专家等知识产权人和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关声明如下:一、改革杂志社对其所有的纸质件、电子件、光盘版、网络版等各种形态的稿件,包括《改革》、《重庆社会科学》(以下简称"两刊")的外部装帧设计及内部版式设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二、"两刊"发表文章及相关信息授权"改革网"(http://www.reform.net.cn)发布。读者可通过"改革网"查  相似文献   
4.
稿约     
, 《社会》2012,32(6):243
1.本刊为社会学专业学术类刊物(双月刊)。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用中文或英文投稿。来稿由专家匿名评审,评审标准仅以学术价值为依据,稿件编辑实行三审定稿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刊启事     
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提高学术公正性,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社会科学辑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现已经年,现将有关事宜再告如下。1.本刊只接受作者寄交的符合本启事要求的文字稿,凡不符合本启事规范要求者,视为无效投稿。  相似文献   
6.
表达自由权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三种权利属性的综合体,网络表达自由权是表达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自由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而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为公民匿名行使政治表达自由权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可能,并成为政治表达权利本质中的一种天然属性。然而,网络匿名政治表达权与网络实名制之间存在着现实的冲突,因此实行有限的实名制就成为必要,即排除网络政治表达的实名制,将实名制局限于非政治性的网络商业活动和网络民事活动。  相似文献   
7.
姚凤梅 《领导之友》2012,(10):56-5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随着网络成为我国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匿名或使用假名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也日趋常态化。然而,伴随着这一变化过程的,是在互联网管理问题上始终存在着是否实行实名制的争论。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购票实名制、微博实名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中州学刊》2012,(2):212
为更好地编发精品力作,推进学术繁荣,《中州学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自2012年第1期起,全面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作者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请在文章中隐去作者个人资讯。2.作者的个人资讯请附另纸载明:包括稿件题目、作者姓名、单位、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如何判定网络社会的一般特征,并推进对其规范性治理,是一项急切和重要的理论任务。随着对现实社会的"吸纳"的深入和扩大,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正日益"现实化",并承担起愈发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网络社会也正在引发诸多现实社会经验所不曾面对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索和思考。对网络社会的考察及其治理性研究,首先要立足于现代社会的一般原则,澄清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其次要深刻认识网络社会的独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晋阳学刊》2015,(3):146
一、本刊是一份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主张严肃学风,主张踏实研究,欢迎一切确实有益学术进步的来稿,欢迎一切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敬请来稿将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