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十三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贸中心,其遗址是当代广州的重要名胜古迹,但目前尚未进行旅游开发利用。该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度高、价值珍贵、种类丰富,若整合良好,则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广州十三行是政府特许的外贸垄断组织。在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透视中国的主要窗口,在中西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州十三行时期,岭南绘画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嬗变,形成了以"居派"绘画风格为代表的早期岭南画派。而十三行时期岭南绘画风格之所以出现明显"折衷中西"特征,是与以下四种因素密切相关,即传教士的东来与西洋画的引入、西洋人的文化需求及外销画的市场交易、岭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力以及十三行商对艺术事业的热衷与推动。十三行时期特殊的外贸体制和行商的独特作用对岭南画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岭南艺术家们开放接纳、学习借鉴的创新精神在岭南绘画风格嬗变和岭南画派形成中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期事关贸易成败的美国客邮是学界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美国“太平洋商人号”商船在澳门修理期间发往广州的一批信件,证明了美国在广州客邮的关键环节:依托十三行商馆区后勤服务区秘密栖身,接收转发地址为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凿石街的泗兴办馆,办馆承担了邮局的收发邮政功能,澳门广州间的美国短途客邮具有独立运行的特点。这也为19世纪初期美国在华客邮提供了详实的个案。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和湘西草堂文物管理员邹振华同志去礼梓乡牧云庵搞文物调查。先后发现十多块石碑,一一抄录和登记之后,又得知原来这里曾有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撰写的《牧云常住记》石碑,今已不知去向。于是,我们便请知情人座谈,并四出寻找,结果在离庵三百米远的一口水塘边找到了这块石碑。我们心里高兴极了,便花了二十元钱,请了四个强壮劳力,将这块石碑细心地从泥土里清理出来,抬到牧云庵内保存。该石碑质地为青石,通高一百一十二厘米,宽八十七厘米,厚十厘米。  相似文献   
6.
雷传远 《学术研究》2004,(10):99-102
广州十三行的外销银器 ,是清代走向世界的广货之一。十三行街区曾形成一个银器市场。银器的造型和纹饰 ,充分表现出广州能工巧匠的工艺水平。外销银器既是商品又是工艺品 ,从侧面反映出行商与洋商的人际交往 ,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演绎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叠加与融合的悲喜剧,开启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景观百多年来在天朝大地的延续、发展与共识,已熔铸为至今培育广州世界名城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形态,有必要加以保护、利用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演绎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叠加与融合的悲喜剧,开启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景观百多年来在天朝大地的延续、发展与共识,已熔铸为至今培育广州世界名城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形态,有必要加以保护、利用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广州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的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十三行是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史转折点上最有影响的外贸”特区”。开辟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乃名城历史文化遗址整饬利用的最好模式。其规划理念、景观设计、交通组织、开发途径 ,文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衡量文化资本最为精确的途径,就是将获取收益所需的时间的长度作为其衡量的标准。而十三行几百年的文化资本,对整个广州城的历史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这不仅仅是作为商业都会的现代转型,不仅仅对广州城市格局的历史性改造,甚至对广州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等,都产生了不可磨灭并绵延至今的巨大铸魂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