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润金 《船山学刊》2012,(3):141-149
从《全宋诗》来看,宋太宗是宋代升平诗歌当之无愧的鼻祖。宋太宗倡导升平诗歌的原因是崇文抑武。君臣赏花钓鱼赋诗形成了升平诗歌传统。宋太宗的升平诗歌具有特色,不是一般的诗歌而是乐章。宋太宗开创升平诗歌之后,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宋太宗开创的升平诗歌正是百姓要要安居乐业的愿望在文学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B425钻头在升平油田整体加密调整区块的使用效果。阐述了如何在该区块地质条件下,在高密度钻井液情况下,提高钻头使用寿命和机械钻速的途径。应用表明,该钻头具有机械钻速高,使用寿命长,可降低了钻井成本的效果,为今后在该地区钻井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铭铭 《社会》2019,39(3):1-56
本文以康有为完成于1904年底的《意大利游记》为说明性个案,试图呈现其欧亚文明论的基本面貌。文章将文本与这位“先时之人物”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勾勒出康氏的旅欧行程、意大利考察和文明叙述的轮廓,梳理了康氏在其“异域志”中表达的有关升平一统(帝国)、中西文明之异、文明关联互动等看法。文章指出,《意大利游记》是古代华文异域志的近代遗响,而康有为借之表达的看法,实构成一种“文明-现代性”主张。本文为作者所写有关法国社会学年鉴派文明与文明研究构想之论文的续篇。文章指出,康有为对文明的界定与其同龄人涂尔干的看法有诸多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点:康氏与涂氏都将现实发生的文明界定为“超社会现象”,视其为国族与世界之间的中间范畴,但相比于从结构观点看文明的涂尔干,康氏在考察文明的存在方式时更关注其历史的治乱轮替动态,也更为重视其政体实现形式。文章最后,作者思考了20世纪康氏欧亚文明论的遭际,指出相比“国族营造”之社会科学,康有为融通“我他”文明的叙述依旧有其启迪。  相似文献   
4.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5.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并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清明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  相似文献   
6.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7.
大冈升平是日本第二战后派的代表作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国文学专业。二战末期,大冈升平入伍参军,日本战败被俘之后,大冈升平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以描写二战后期日本兵的煎熬苦难的自传性反战小说《俘虏记》为开端,走上了作家的道路。之后,他的《武藏野夫人》和《野火》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奠定了他作为第二次战后派旗手的位置。大冈一生...  相似文献   
8.
段莹 《云梦学刊》2013,(6):77-83
大历诗风向齐梁的复归过程中,女性的介入是一个关键.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凭借女主身份,乘天宝以后声色绮靡渐兴之势,对其驸马郭暧门下大历十才子的创作风气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升平公主对绮丽和雕琢的崇尚,去除了儒家正统价值观念对诗歌的附着,使诗歌回复到审美主义的本体.这种超功利的审美主义倾向,与梁陈宫体诗的宗旨是一致的,对于乱后诗风审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升平公主对绮艳风气的引领,破除了传统雅正观念影响下的诗坛对于追求至美的欲念的约束,使文人的审美意识能够更加广阔,审美视角更加多元,对诗坛的风气和文人的心灵都是一种解放,并在某种意义上为元和诗歌部分风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赵润金 《船山学刊》2010,(4):154-156
文学研究对杨皇后一直缺乏关注,实际上她与宋代文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她的《宫词》是宋代升平诗歌的典型,鲜明地体现出了宋诗歌貌,而且她矫诏废皇子竑而立理宗,引发了江湖诗祸,因此她对宋代文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0.
刘天石创作的《娱乐升平》和《雨打芭蕉》两首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采用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旋律,作品中赋予了岭南音乐独特的音调和韵味,充分展示了他对岭南音乐传统的尊重和对现代钢琴技巧的精通。两首作品将岭南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元素融为一体,让岭南风格钢琴曲具有更广泛的音乐语言。这些曲目不仅代表了当地文化,还为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更容易为观众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