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晚唐时期咏史怀古诗十分发达,这些诗中有一个明显的热点,即咏叹华清宫。检视这些诗歌,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对盛世不再的惋惜中,读出诗人们浓浓的怀旧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吊古讽今的警刺中,读出诗人们强烈的政治热忱与责任感;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从诗人们对李杨爱情的复杂情感中,又可读出他们对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时期,骊山华清宫成为继大明宫、兴庆宫之后的又一政治中心,并随着政治空间的建立,成为宫廷文学创作的中心之一,其文学活动与当时政局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张九龄、张说的罢相与李林甫、杨国忠的先后专权,骊山的宫廷文学活动逐渐消歇,但其对在野文人的影响仍在持续,骊山献赋成为天宝时期文人的时代呼声。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杜甫首次对骊山华清宫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改变了骊山作为文学空间的象征意义,预示着杜甫的创作乃至整个盛唐诗坛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七月七日长生殿"的"长生殿"是否指骊山所建"长生殿",骊山所建"长生殿"为专用神殿还是李、杨在华清宫的寝所,"长生殿"是李、杨寝所的专用名称还是唐时"寝殿"通称,存在较大争议,今<长恨歌>选本不少注为骊山所建"长生殿".考相关资料,骊山当时确建有"长生殿",但此"长生殿"极不可能为李、杨寝殿.据两唐书、<资治通鉴·唐记>等统计分析,唐时"长生殿"应为尊者、逝者"寝殿"通称,有颂祝、祈祥之意.<长恨歌>当是借用了唐时尊者、逝者寝殿可称为"长生殿"的流俗,以"长生"暗示两情长久的强烈愿望,并以"长生"愿望终遭无情毁坏,构成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玄宗避暑华清宫的事,唐人早已论及,宋人即有争议。陈寅恪先生认为,玄宗幸华清宫必在冬季或春初,两《唐书》未载其夏日幸骊山事。其实《新唐书·玄宗纪》载有天宝八载“夏四月……幸华清宫”事。唐人严维、白居易、袁郊、杜牧等皆有诗文记述。或以为荔枝“盛暑方熟”,玄宗与贵妃在骊山吃不到鲜荔枝。其实杜甫、李肇皆称杨贵妃食用南海荔枝;粤产荔枝三、四、五月即有成熟者;《新唐书》、《资治通鉴》亦有南海贡荔枝的记载。从情理上说,加冰冷藏、飞骑“接力”传送保鲜的荔枝到长安,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事  相似文献   
5.
哭笑不得     
在吃这件事上,传得变形邪门、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王羲之当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多叫他王右军。因为他爱鹅,所以吴中一带的风流雅士,干脆就把鹅叫做右军了。同理,因为有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他们还把梅子叫做曹公。《梦溪笔谈》说,风雅之士晚上吃饭,这么吩咐厨子:醋浸曹公一瓮,汤炖右军两只,  相似文献   
6.
朱悦战 《唐都学刊》2005,21(6):15-18
华清宫是唐初唐与盛唐时期的帝王行宫,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华清宫的园林及宫廷建筑布局,宫内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学界尚言之不详。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对唐华清宫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佚名 《人才瞭望》2013,(5):70-70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行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行400里或600里,最快达800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的紧急程度。按唐朝政府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则要求为日行500里。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