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63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381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838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马克思协作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政治经济学逻辑。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协作,因此具有协作的一般积极效应,但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目的及生产指挥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协作存在本质区别,同时在应用范围、生产速度、决策效率、调动积极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协作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分工与协作产生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追求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高,企业协作产生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集体生产力,企业集聚激发的竞争和创新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充分认识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集群企业间的协作是产业集群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自我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以及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5.
特许经营在世界各地强劲的发展着 ,它既是市场高度化的结果 ,又是促使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主要优势在于 :1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具有低风险和低门槛进入的便利。 2 对主导企业来说是实现低成本扩张、规模效益以及加大无形资本边际回报的途径。 3 对这种经营方式本身来说它能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 ,可以与电子商务形成优势互补 ,所以特许经营将成为经营方式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风力、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方法。以一个典型的实例分析了系统运行情况,经过一年的运行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目前的用电需求,为建筑节能提供新思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思想,在近两年来,利用网络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上,积累了大量实践性研究,总结出一套较系统,课堂教学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农民就业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是由农民就业的功能所决定.在我国现实中,农民就业的功能突出表现为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分流功能和协作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为更好地体现农民就业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必须强化农民就业的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分流功能和协作功能.  相似文献   
9.
关于线性互补问题的迭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类求解线性互补问题的迭代算法。在一定条件下,研究了保证原问题的解存在唯一的充分条件,并且证明了新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目的、隐居的心态和形式,阐明诸葛亮隆中隐居是对中国隐逸文化的一种发展,即从儒道分流逐步走向儒道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