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东汉对南匈奴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是中国古代活动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东汉初年,因自然灾害和匈奴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分裂为南、北二部。东汉对内附的南匈奴采取了政治监护、军事防护、经济援助的措施。这种以羁縻、安抚为主的民族政策,对后世历朝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元帝年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家天子上表,愿求得公主下嫁,永世为臣子。为了边境安宁,一道圣旨决定了王昭君的命运,纤纤弱女从此流落荒蛮之地,连同青春和爱情,一同嫁了出去,从此大漠风沙取代了小侨流水,青草萋萋取代了繁花似锦,马奶羊肉取代了玉盘珍馐……宁古瘀氏,  相似文献   
3.
《通湖山摩崖石刻》因字迹漫漶不清,其年代和性质一直争议不决,对照文献,可以排除其为纪念"东汉王朝与南匈奴联合攻打北匈奴的历史事件"或纪念"公元107—117年间以逢侯为首的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同寇边引发的汉匈之战或公元134—151年东汉攻伐北匈奴的战争"的可能性,此碑无论为纪念军事胜利还是整修边防设施,均与北匈奴无关,而更可能是永初四年东汉政府调遣西北驻军平定南匈奴叛乱后,为纪念此次军事胜利而刊刻。  相似文献   
4.
匈奴分裂之后,南匈奴和北匈奴两个政权长期处于不同地区,独立存在,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期间,南匈奴虽然怀有统一南北、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却始终未能遂愿.究其原因,一是南北匈奴实力对比悬殊,人口数量差距大,南匈奴明显处于劣势;二是北匈奴强势依然存在,不断压制南匈奴的统一进程;三是鲜卑进据匈奴故地,阻挡了南匈奴北归的去路;四是南匈奴政权缺乏自主能力,力量分散,思想不统一,难以集中精力进军大漠;五是东汉采取"以夷制夷"政策,造成南北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  相似文献   
5.
陈勇 《民族研究》2007,(2):71-79
东汉中平五年单于羌渠被杀,导致南匈奴内部严重分裂.羌渠子於扶罗部、国人杀其父者与并州屠各,是汉末魏晋时参与南匈奴故地政治角逐的三种势力.建安初呼厨泉凭借袁绍的支持,返回南匈奴故地并重新掌权.平阳战后呼厨泉转投曹操,得以维持其南匈奴共主的地位.并州刺史梁习在任数年,大大削弱了南匈奴的实力.曹操划定五部,南匈奴诸部被进一步分割.去卑监国,则以南匈奴的衰落而告终.嘉平年间刘豹兼并五部,标志并州屠各的崛起.司马氏增置三率、四率,意在利用南匈奴势力瓦解并州屠各的一统之局.去卑子刘猛泰始中出任中部帅,就是出于这一计划.刘豹系并州屠各的首领,与於扶罗子、左贤王某并非一人.并州屠各与南匈奴宗族部落的混编,成为双方政治合作的重要前提.刘豹顶替於扶罗子、左贤王某,进入南单于的继承序列.汉赵史家则在此基础上,伪造了刘豹、刘渊父子的世系.并州屠各与南匈奴之间存在隔阂,刘猛起兵反晋,未能获得其余各部的响应,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东汉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发动叛乱,暴露了南匈奴内部矛盾的加剧。东汉朝廷的直接干预,更导致南单于传承秩序进入无序状态。匈奴屠各种在其尊贵地位受到威胁时,以血统为旗帜,奋起抗争,从而使南匈奴由内讧走向分裂。南匈奴左部叛乱后,东汉朝廷迁徙西河、上郡、朔方等郡治至内地,但南单于庭并未同时南迁。除於扶罗部外,南匈奴部众在东汉末年才陆续离开缘边五郡南迁。南下的南匈奴实际上分成河东的於扶罗部、离石的左部和新兴的刘豹部等三股势力。曹操统一北方时,留南单于呼厨泉为人质,以右贤王去卑“归监其国”,而分其众为五部,南匈奴的三股势力又合而为一了。  相似文献   
7.
东汉初年,匈奴南北分裂之后,南匈奴部众南下附汉,并不断内迁。南匈奴南下附汉既是匈奴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匈奴统治层矛盾恶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了东汉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和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南匈奴内附对匈奴本身和中原地区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南匈奴政治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朝着封建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匈奴的汉化进程。同时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匈奴内迁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东汉北边塞内的生产、生活物资,借助东汉与北匈奴对抗.而东汉接受南匈奴内迁的根本原因则是其北边军力的严重不足.东汉为管理南匈奴而采取的徙民实边、增派驻军、向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耗资巨大,成为东汉朝廷和民众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难以维系长久,且成效不大.以保存实力为主的南匈奴,在东汉与北匈奴的战争中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根本谈不上替东汉守卫北边.东汉后期的西羌暴动消耗了东汉的大量国力,使东汉没有充足的兵力驻守北边,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养南匈奴.这使南匈奴在北边协助东汉抗击鲜卑的同时,不断发起暴乱,对东汉北边边防乃至北方内地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从而成为东汉北边的一大边患.  相似文献   
9.
东汉初匈奴奴隶主贵族勾结、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卢芳袭扰东汉北边,给包括今包头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今包头地区属于附汉的南匈奴活动范围,成为匈奴人出入阴山南北的重要门户,并于公元64年实现了汉、匈间的合市。在此期间,东汉王朝加强了在今包头地区的军事力量,这里不仅是五原郡治所在地,朔方郡治也移寄到这里。在南匈奴入塞后的四十余年里,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和睦相处,接触并吸取了汉民族先进生产技术,在当时的民族大家庭中,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如南匈奴入塞后出现的“胜兵制”等),也为这个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汉对南匈奴的政治统治以及南匈奴社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研究东汉与南匈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匈奴中郎将的设置、贡纳制度的完善等相关内容,在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值得重视。东汉政府对待南北匈奴战争立场上的煽动说和南匈奴三次单于庭被迫迁徙等问题需要澄清。安国前后是否为南匈奴政权的演变分界还需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