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我考进了南开中学(当时称第十五中学)。不久,毛主席就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伟大号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于是,“争三好”的群众浪潮在全国兴起,我也参与其中。当时,刚解放不久,我家生活还十分困难,仅靠父亲打工的微薄工资难以维持5口之家的生活,妈妈只好在家“纺线”(给小织布厂把挂线纺到轴上)以贴补生活。  相似文献   
2.
伊斯雷乐·艾泼斯坦,1915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家庭,1917年随父母迁居中国天津,在南开中学毕业后,进《京津泰晤士报》任记者。后历任《北平时事日报》编辑,美国合众社、重庆美国《联合劳动新闻》记者。1933年开始为  相似文献   
3.
刘俊  李倩 《领导文萃》2012,(9):60-64
贺信、题词、微服私访2011年10月22日,在泰州大浦中心小学百年庆典上,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宣读了一封贺信:"光阴荏苒,当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至今记忆犹新……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时光,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落款:胡锦涛。  相似文献   
4.
刘鹤守先生主编的《沙坪岁月》一书,是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园回忆录。撰稿者是近两百位当时的老校友。他们的校园回忆录,生动表现了这所抗战时期大后方名校的整体形象,表现这所名校校长如何管、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当年,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到重庆后,也曾专程访问南开中学并发表演说。他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四海一家》(“OneWorld”)的书,介绍了这所中学,并对张伯苓校长有着很高的评价。威尔基在演说中说:“像南开这么好的学校,你们中国固然很少,我们美国也不多。”60多年过去了,今天,威尔基这个中肯的评价,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战后复员回到校园。六十余年,而我上学的时候,也三十多年了,珞珈山对面我们住过的"老斋舍",风光依稀如故。  相似文献   
6.
23岁那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曹禺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也因此结识了巴金。当时,巴金在《文学季刊》任编委,曹禺起初并不是把《雷雨》交给巴金,而是给了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时最好的同学靳以。对此,曹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靳以也许觉得我和他太接近了,为了避嫌,把我的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偶尔和巴金谈起,巴金从抽屉里翻出这个剧本,看完以后,主张马上发表。靳以当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与现状1935年,张伯苓纵观国际国内时局,正确研判时势,决定入川渝寻求南开办学的后援之地,于1936年建成重庆南渝中学,喻为南开在渝开办的中学。次年"七七事变",天津沦陷,天津南开毁于一旦,天津南开中学内迁重庆南渝中学,于是将南渝中学更名为南开中学,表达了张伯苓先生矢志教育,忠情南开之志。1938年,为满足重庆南开中学教工子女读书之便,由校友出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1,(24):16-18
10月30日《天津日报》头版刊载了温家宝总理写于25日的文章《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本刊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9.
《成才与就业》2012,(17):56-57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省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19世纪中期以前,周家祖籍原在浙江省绍兴县。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从绍兴携家来到大运河边的淮安当师爷和知县。在这座有着1600年历史的县城里,周恩来度过了他的童年。淮安少年周恩来的父亲周劭刚是一个在外地谋生的小官吏。他的叔父周贻淦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20岁时得了痨病,膝下无嗣。为了"冲喜",周家安排  相似文献   
10.
胡志国 《新天地》2013,(9):18-19
从2005年起,远在内蒙古通辽的李尚义老人,每年都会收到北京老同学黄宗江寄来的纪念邮票及贺年卡。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尚义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李尚义说:那时他是六十三军文工团的音乐教员,他们是挽着军长傅崇碧的胳膊,随着军部的工作人员趟着齐腰深的河水过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