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音作为地方性文化,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更凸显其地方性文化的魅力与地位。笔者将阐释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先生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从其内涵、外延、价值逐层深入论述,以“地方性知识”研究视角来分析南音的生存现状、文化形态等方面问题。最后,回归文化生存现状,讨论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泉州南音以其古朴幽雅、委婉清新音乐风格特点,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然而,受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冲击,同时泉州方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当代年轻人所淡忘,用泉州方言演唱的南音正面临生存环境的萎缩,受众面不断缩小的困境。如何突破局限,走出困境,让更多的人从听懂、理解、欣赏到深入,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将南音唱词中泉州方言的的"白读"演唱,改为"文读"、"蓝青官话"演唱,再尝试贴近普通话演唱南音,不断扩大南音演唱的受众面。从而起到一个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的作用。本文从南音演唱的发音吐字、唱腔归韵、方言俗字等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创新,将南音与非闽南语地区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南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南音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古泉州府的一种优美、典雅、古朴的优秀乐种.它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南音流传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香港、澳门、台湾及南洋诸国闽南华侨聚居地.随着人们对南音审美需求的变化,南音不再只是一成不变的形式.如何让舞美、灯光为其所用,让演员轻松自如地驾驭其中,更让观众视听愉悦,这就对"导演"在传统南音中的创新和起到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导演的职能就是挖掘即将展现之艺术的精髓,前瞻后仰,高角度、全方位地为该艺术服务.本文所要论述的便是人类音乐史活化石之称的泉州南音与近现代才为人所知的导演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南音乐剧《邂逅·丝韵》为例,论述"戏剧"的导演对于传统音乐如何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创新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琵琶在秦汉至唐代,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它包括圆形音箱、梨形音箱、曲项、直项等多种形制。有关“琵琶”二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典籍。琵琶在不同时期不同乐种及剧种中的运用决定了它的演奏艺术的不同与变化.但它们都叫琵琶。至于为什么有“南音琵琶”之称呢?那是因为它除了在南音中运用及为了和目前的北琶区分开来才特称的.在南音演奏艺术中.也照常称之为“琵琶”。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竖箜篌、铜钹、贝、义嘴笛以及某些形制的鼓则是北朝前后由西域传入的乐器。由于民族的迁移.国内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外音乐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石窟中的伎乐人和伎乐天提供形象的材料。此时期的音乐,上承秦汉传统音乐.又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外来音乐。而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来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郎君祭"是泉州南音千年传承及海内外传播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郎君祭"的起源、"郎君祭"在民间各种仪式的田野调查及其在海内外传播的情况三个角度探讨其申报"世遗"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同一性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亲和力.闽台两地自古以来人同祖,文同缘,神同源,俗相近,言相通,向来被视为一个同缘文化区域.作为闽台文化交流重要形式的南音文化,深刻地展示了闽台两岸的"文化脐带"关系,印证了闽台人民同宗同族、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事实.加强闽台南音文化交流,能够增强闽台文化的亲和力,强化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7.
晋江走笔     
2013年元宵节刚过,我便应邀飞向闽南参加晋江笔会,在这次采风活动中,便有一些如闽南山水一样的文思诗情潺潺流淌在那可爱的第二故乡……闽南味十足的五店市在晋江我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道还有个五店市传统街区。那天,和一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文化人一走进五  相似文献   
8.
浅议"南音"的音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音"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自己的音乐特性,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完善,到屈原、宋玉之时,以"楚辞"的出现为代表,成为以哀伤之音为主调,庄重肃穆,运用于祭祀、丧悼等抒发哀伤之情的场合,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结构形式的"楚声"."楚声"即"南音",是当时高度成熟的音乐作品,它不仅代表了南楚最高的音乐成就,而且充分反映出楚民族好勇轻死、不屈不挠、悲凉慷慨的民族精神,是楚民族精神最典型的表达形式,并且对后世,尤其是对汉代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凌初的《南音三籁》积极倡导戏曲创作的语言本色、情感率真与音律自然,反映了凌氏所崇尚的以“本色”、“自然”为贵的戏曲审美指归,其间濡染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又蕴藉着有价值的文学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
《试剑记》,学术界认定已经全部亡佚。该剧最早见于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谓有二本,均失题撰人。一以赵云为生,仅能铺叙已耳;一以刘备为生,杂取诸境……不若赵云作生之《试剑》,犹得附于简洁。内一折,全抄《碧莲会》剧。《祁氏读书楼目录》、《鸣野山房书目》皆著录一种,未题撰人。《笠阁批评旧戏目》亦著录一种,题长啸山人作,《今乐考证》同之。据此,《远山堂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