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金力维 《东西南北》2011,(10):38-39
3月初环球时报(环球网)战地记者邱永峥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与搭档郝洲一起赴战乱的利比亚。邱永峥最早拿到的是卡扎菲儿子赛义夫以私人朋友身份发出的邀请函,赛义夫称将负责他们的吃住行以及人身安全,但同时限定到达西部由卡扎菲控制的首都的黎波里后,没有军方陪同不能离开旅馆。邱永峥拒绝了邀请,随后从埃及与利比亚的边境进入利比亚东部。  相似文献   
2.
蒲瑶 《世界民族》2013,(1):21-28
2011年利比亚内乱揭示出该国长期存在的内部分歧,引发了人们对利比亚正式和非正式组织角色尤其是部落族群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与影响的关注。部落林立和殖民历史使得利比亚一直处于"无国家"状态,而利比亚国家形态的破坏性本质又使部落忠诚得以进一步延续。卡扎菲执政期间对待部落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非高度统一。利比亚在内乱下暴露出的错综复杂的国内社会政治生态,政治动员和武装组织沿着部落或地区划分而时有发生,部落文化政治在内乱中的强劲表达,凸显了后卡扎菲时期利比亚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人们常对我说,卡扎菲既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位孝子。卡扎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利比亚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4.
从安全复合体理论来说,卡扎菲上台后所积极追求的泛阿拉伯主义统一运动,就是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最终目标是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共同体。到21世纪,阿拉伯世界国家主权和国家身份的规范和价值观已经逐步取代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这些都削弱了卡扎菲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理论基础与所依赖的意识形态。阿拉伯民族国家构建的诸多不足、不同利益之争、外部大国的有效干预、国际体系的变迁、利比亚部族社会结构以及卡扎菲对泛阿拉伯主义态度的转变等,都是其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失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使阿拉伯国家利比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维护国家的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美国日益强硬的外交政策 ,一向强硬的利比亚政府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 ,然而不间断的流血冲突和大国间的明争暗斗又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不安定因素。但无论如何 ,利比亚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信刚直不阿的利比亚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6.
【正】名字像越南人,长得像日本人,口音像台湾人,护照是美国人,其实是党的人。网上有段子这样调侃阮次山。寥寥数语,不无质疑之意,却也勾勒出阮次山的基本人生经历:大陆出生,童年曾在越南,后在台湾成长,留学美国后变身美籍华人。  相似文献   
7.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还有他老人家接受法国、南斯拉夫、西班牙、英国、丹麦等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等。  相似文献   
8.
石渝 《东西南北》2011,(19):24-26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入的黎波里,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卡扎菲在长达42年的统治后画上句号。不过,硝烟尚未散尽,真正的考验已经降临。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1,(10):16-17
从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兵不血刃地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至今已有40多年。卡扎菲和萨达姆,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双雄",1969年的两场革命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地位,并均具有桀骜不驯的秉性。 。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1,(9):16-17
3月17日,联合国通过了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决议,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目标实施空中打击,一时间,利比亚及其领导人卡扎菲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