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梦悦 《老年人》2014,(11):18-19
正2014年8月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上,我国翻译家许渊冲被"国际译联"授予"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因为身体原因,许渊冲没有前去领奖,而是笑着回答了众人的祝贺:"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12):109-115
原旨主义解释方法在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与实践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从某种角度而言,一部美国宪法解释史就是原旨主义与其对手的争论史。原旨主义解释仰赖于民主、宪法权威和法律客观性等传统价值,而非原旨主义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意见。原旨主义认为尊重宪法原意是确保宪法客观性的不二选择,而非原旨主义却认为,恰恰是固守原意才无法保证客观性,而且法律的客观性应当是一种适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山寨"一词原本出自粤语,原意是指那些难入正规渠道销售,非法小厂仿造名牌,同时雇用冒牌明星做广告推销,卖出"白菜价"、便宜货的做法和行为。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5.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6.
徐秀勇  马建平 《天府新论》2006,(Z1):164-165
原意解释,即“探求立法者或准立法者于制定法律时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及其所实现的目的,以推知立法者的意思。”〔1〕英国学者威廉·布莱克司通指出:解释制定法应当理解立法者的意志,而“最正当合理的理解立法者意志的方法是用最可能的符号查明其立法意图。这些符号或者是字词、语  相似文献   
7.
超越原意阐释与意蕴不确定性--《活着》批评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余华对<活着>所作的原意阐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相通.超越原意阐释的否定性批评指出作者没有对福贵的"活法"进行深刻的揭示与批判,是想诱导当代中国人如此活着.此种批评的三个理论支点使阐释超出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和时代情境.最大的不确定性等于最多的可能的确定性.<活着>意蕴的不确定性,一是因为它没有走向绝对性的确指,二是因为福贵不是典型人物,因而比典型具有更多的可塑性和生长性.  相似文献   
8.
职场新名词     
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相似文献   
9.
余英时和宋淇的红学研究,本质是追求曹雪芹的“原意”和《红楼梦》原著的完整艺术构思,其实与红学探佚研究一脉相通。他们追求的“红学革命”没有实现,根本原因是当时探佚学还没有大规模突破,以及他们缺乏更宏观的文化视野。是探佚学实现了他们的未竟之志。《红学通史》对文本意义阐释之绝对的相对主义立场,使它的某些“视界融合”陷入悖论。  相似文献   
10.
王吉梅 《学术交流》2006,(6):139-141
原意”和“先见”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西方解释学发展演进的历程中,新批评专注于文本,接受美学把作品的意义确定在本文与读者的相互作用中,后结构主义宣布“作者的死亡”而把解释权完全交给读者,呈现了“原意”探索的轨迹。而作为“意义”的阐释者是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因此“先见”在阐释的过程中无法排除且具有“合法性”。因而接受美学提出了文学作品意义的空白与未确定性理论,阅读成为对本文的重建活动。而读者总是按照自己的“先见”来对作品的空白具体化,而“恰当的具体化”是读者必须依照本文的引导与暗示来将作品的图示现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