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会情报委员会的设立,是美国国会现代委员会体制走向完善的重要一环。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建立,在美国国会史上第一次拥有一个负责监督政府整个情报领域的专门委员会,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会常设特别委员会。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享有广泛的情报监督和审查权,主要包括:立法倡议权、预算监督审查权、人事任命"咨询权"及相关的调查权和传讯权。国会情报委员会因此成为美国国会与总统争夺情报决策权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构成了越战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国会权力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草创,制宪者便困于议会内阁制还是总统制的争议无法自拔;而美国建国之初关于总统独裁倾向与参议院贵族化的辩论,也延续至今尚未终结。我们检视中、美两国宪制近代化的时代,发现在民主共和的话语之外,亚里士多德所创始的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府理论,在当时依然有用武之地。革命者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仍需要设立实权总统作为政治领袖,与精英化的参议院共同制衡代表一般民意的众议院,实现政府的稳定与效率。而那些所谓内阁制与总统制的争议,乃至共和制与贵族制、帝制的兼容,如参议院的代表性问题、总统的法案否决权问题,唯有放在近代这个不古不今的过渡时段来考查,方可了解其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3.
自金融危机和"占领华尔街"运动以来,贫富分化和收入不平等始终是美国举国上下热议的焦点。它不仅是街头巷尾人们常常议论的话题,也是美国政府的烫手山芋——如果政策干涉力度不足就会因为不作为而挨骂,可是过多的干预又会被指责是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近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此召开听证会,邀请学界和智库的精英,共同谋划一个解决收入不平等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在同中国的激烈角逐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表明民主依然奏效。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那么,中国将会赢。  相似文献   
5.
南京临时政府监察制度是依据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创立的,参议院行使监察权。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洋军阀政府国家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监察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以维护封建军阀、买办势力的统治为中心,左右其监察权归根结底是最高统治者所拥有。虽有三权分立、民主共和之名,但监察权都不在人民手中,监察制度根本无任何效能可言,最终成为军阀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对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京临时政府立法机构临时参议院作何评价,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北京临时参议院的政党构成及其政治主张,结合它们对袁世凯的态度,可以确定北京临时参议院的历史地位,它在本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机构,为实行资产阶级宪政分权制度作出了贡献,并不是“袁世凯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清帝退位后,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以北京为民国临时首都,孙中山则坚持临时首都仍设在南京。他对同盟会籍参议员施压,迫其改变原议。孙中山的行政专横,引起舆论大哗。但他仍派出欢迎专使,赴北京欢迎袁世凯南下就职。后因北京发生兵变,孙中山方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使南北统一的混合责任内阁很快组成。孙中山解职后,南京临时参议院在没有行政压力的情况下,第三次讨论临时首都地点问题,恢复原议。在其它一些问题上,也出现了行政专横。此乃中国没有实行分权制的民主传统,孙中山缺乏实践经验,南京临时政府又采用总统制所致。  相似文献   
9.
高洪 《日本学刊》2005,(1):22-32
2004年,日本政治继续走大国化的道路.保守政治的连续"丰收"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频发的"灾年"形成鲜明对照.告别了"一国和平主义"的日本将走向哪里,新老保守政党权力角逐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回顾2004年的日本政治过程,试图对上述问题的近期走势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日本周边外交的调整与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其外交理念主要调整为:放弃平衡外交,借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亚太,修复、强化日美关系;以道歉外交战略性地利用日韩关系,加强日韩信赖关系为亚洲外交的核心;以异质性及东海等问题疏离中国,力求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