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崖 《东西南北》2009,(11):24-25
麦凯恩是一位送报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一边送报,一边推销报纸,日子过得好不快活。许多人都是看着麦凯恩吹着口哨出家门,然后再吹着口哨回来,一天的开始与结束,麦凯恩都把它浸润在自己口哨的旋律里。  相似文献   
2.
家乡的口哨     
莫景春 《社区》2012,(11):61-62
家乡的口哨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吹的。 每当夜幕被扯下.乡村便沉浸在无边的夜色中。只有各家各户的窗口漏出一两点昏黄的灯光。乡村的夜晚是多么的静谧。  相似文献   
3.
口哨事件     
国庆黄金周后上课的第二天,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我给学生上《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原本是打算公开课时上这篇课文的,学校安排六年级在十二月份开课,再加上自身的忙碌和懒散,课没有按计划开,可教学进度是不等人的。这篇课文,我除了课件还没有做完整外,课已备得很充分。为了赶进度,我务必在两节课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骄阳、绿野、蓝天、白云、远山、近树,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圈在书房的你和我,不妨放下厚厚的课本,合上练习册,扯个小小的谎,出去走走。清醒一下发涨的脑袋,轻轻地打个口哨,扮个鬼脸,逃出父母监视的目光,走进大自然,去接受风的亲吻。我们可歌可舞,可打可闹,可如孩子一般爬到树上,摘一片属于自己的绿叶,放进嘴里,吹响青春的叶笛。在青  相似文献   
5.
10年前在街头看见她神情羞涩地挽着一个英俊挺拔的男友,一边柔声低语着什么,我愤懑地吹起口哨,踢飞一粒石子;10年后又在街头看见她头发蓬松地拉着一个拖鼻涕的男孩,一边厉声呵斥着什么,身后五六米开外,是他头顶微秃、肚腩渐挺的丈夫,我窃喜在心。10年前我以为我的生活至少会有500种可能;10年后我知道我的生活只有两种可能,晚上回家吃饭和晚上不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6.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最后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王国华 《领导文萃》2006,(8):174-175
魏晋时,自认为是大腕的人都擅长“长啸”,其实就是吹口哨,现在的我们,已经想象不出“长啸”该是什么样子,但声音一定很大,半夜听到,估计会很恐怖。好在这些人都喜欢隐居,若在城市里,不告他们扰民才怪。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便是这么一位,该人历来古怪,跣足披发,白眼看人,吹起口哨来,百米以外都能听到。有人跟他说,苏门山上出现了一个真人,很厉害。阮籍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上山去会这位“真人”。到了山上,果然看到一人,抱着膝盖坐在石头上,雕塑似的。阮籍走到他跟前,一屁股坐下,开始侃侃而谈。阮大侠先谈上古,黄帝、神农等等,都评论了一番。你知…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英国一家媒体公布了一则上世纪早期的招聘启事。该招聘启事是这样写的:现招聘男孩一名——他要坐立笔直,言行端正;他的指甲不能乌黑,耳朵要干净,皮鞋要擦亮,勤洗衣服、梳头发,好好保护牙齿;别人和他讲话的时候他要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但与己无关的事情不要过问;他要行动迅速,不出声响;他可以在大街上吹口哨,但在该保持安静的地方不吹口哨;  相似文献   
9.
法槌与口哨     
据人民法院报5月31日报道,“自6月1日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由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使用法槌。其中在宣布开庭、继续开庭、休庭、闭庭、判决、裁定时,要敲击法槌;在维持法庭秩序时,可酌情敲击法槌。法官在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我想法槌的这些用途,大概相当于中国体育裁判在比赛时用来维持比赛秩序的口哨吧。法庭是确实需要口哨的,总不能让法官在法庭上为维持秩序大喊大叫呀。再说如果法官的嗓门不够大,又怎么办呢?拍桌打椅吗?那确实不大雅观。同一篇报道又说,“专门用于庭审的法槌取材于名木…  相似文献   
10.
他有一张非同寻常的嘴,腥能用乐器演奏出来的经典乐曲和女高音演唱的歌曲,他都能用嘴吹奏出来。他的口哨技艺堪称一流,令人惊叹。他开办了全国首个口哨吹奏专业网站,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口哨艺术团,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口哨艺术节……他的名字叫李立忠,凡是知道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口哨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