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9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730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汉语同义词的认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汉语同义词有自己的独特性,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现代汉语的不完全相同。确定词的同义关系的依据只能是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实际情况。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认定方法应采用“双重印证法”。这种方法的根本点是:(一)从经典文献原文中找依据,确定专书语词同义关系的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是专书原文。(二)利用训诂材料对从经典文献原文中考察出的同义词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左传》中的“所”字,除了48个名词用例外,其它414个用例都是指示代词。联系篇章功能分析,它的特点有三:是“非定指”的;起语义照应作用;起标示主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通过大量的例证 ,着重对并提的特点、形式、表达功能上的优缺点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语科库作为自然发生的语言资料的集合 ,它反映了某一种语言的用法特征及其多样性 ;它为词典编篡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利用英语语言学研究的成果 ,结合语料库中常见的词性标注方法 ,对运用于双语词典编纂的 CONU L EXID语料库系统中的语料词性标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诗词意义可区分为词典意义的陈述和解释与诗意意义的解释与描述。论述诗词的诗意意义的构成方式 ,指出诗意意义的解释和描述比词典意义的陈述和解释更接近于对诗词本身的把握 ,但这种接近对古典诗词的把握来说 ,还隔着两层 ,即文字文本诗意经验层和声音文本诗意经验层。  相似文献   
6.
在线词典的特点及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线词典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工具,而且为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丰富、实时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7.
年玉萍 《职业时空》2008,4(4):124-125
一般的教科书和语法学书中,对量词主要讲它的分类、语法特点。但从整体而言,量词丰富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大特点。在实际运用中,量词用得非常普遍,也很生动,因而现代研究探讨量词的特点、功能、作用的文章不少。有的谈量词的分类;有的谈量词的语法功能;有的具体到物量词中的个体量词或借用量词;有的谈动量词;有的谈量词的修辞效果等等。而本文主要想立足于整个量词,尝试运用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大三角(普通话、方言和古代汉语)的角度来探究量词。  相似文献   
8.
语法教学体系跟科学体系有关系、有区别。根据今古专书注释考据中的语法分析,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宜有旬读与层次分析、语义关系分析、语词搭配分析、旬式词序历史变化分析、语用和语境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都是我国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顶级权威词典.比较研究它们推荐的异形词使用词形,对它们有争议的推荐词形提出处理意见,以便进一步规范异形词.  相似文献   
10.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