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72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1694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以近年来大型古籍整理成果《清代诗文集汇编》为考察依据,梳理出常州词派主要作家左辅、恽敬、张惠言、陆继辂、李兆洛、董士锡、谭献7家所创作的72篇题画散文作品。常州词派作为有清一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强调寄托的文人群体,题画散文作品成为他们抒发儒家理想、与论词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脉相承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4.
陈元胜《诗品辨读》内容丰富 ,体式多样 ,在原文释义、难句辨读、籍贯考证等方面 ,亦时见胜义。但在品文校勘、人物生平、生卒、籍贯及文义诸项 ,也有不少误漏存在  相似文献   
5.
“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玄论战”作为一个极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 ,深刻地影响着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走向。“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所论争问题及其言说方式对 2 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唯物史观诸派文化哲学的影响以及“科玄论战”中三方话语的撒播带来的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困境及其消除的理路 ,表明对“科玄论战”的历史反思仍将对 2 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乐记》以至整部《礼记》的编纂性质,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发挥其文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文献资料与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及第 四纪地质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得知: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发生洪水属历史事实;传说时代我 国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普遍遭遇洪水灾害,各地水灾具体性质存有差异;发生洪水的根本 原因在于自然因素的状况即主要是气候的变化造成的,但早期人为活动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很可能是造成某一地域局部范围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四个方面评析了诺曼·福斯特建筑思想的特征,分析其建筑设计理念,从思想根源和创作实践上把他的作品与高技派区分开来,阐述其设计思想的主要精髓,即对技术工艺的偏爱,对环境,文化传统与生态平衡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华夏中心”观的产生发展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合理性。它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是严重地阻碍抗拒 ,另一方面又具间接支援之功。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同时 ,从根本上否定了“华夏中心”观念。在创造性转换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正确指向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保守思潮兴起,一些学者对学衡派进行重新评价,并有明显蹈高的倾向,因而引发了学界关于学衡派功过得失的争论.本文结合具体的历史境遇,拟对其中有争论的三大问题,即文言与白话、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梳理,以期作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